辦大賽推動澳體壇
“體育+旅遊”已是政府及體育界多年來一直希望推行的模式,但如何走得遠、走得好,仍需要討論及實戰才能知悉。引進高水平競賽,亦應考慮自身的辦賽能力及賽事吸引力,避免走錯方向,浪費資源。
體育運動競賽的魅力,除了變幻莫測,部分項目的運動員知名度,儼然成為判斷賽事水平的其中一項因素。如同落戶本澳的著名乒乓賽事WTT,人們往往了解澳門站的首要情況,便是國家隊有哪些球員參與,若樊振東、馬龍、王楚欽、孫穎莎、陳夢等悉數到澳,其龐大的粉絲團隊勢必如影隨形。在WTT比賽中,每當人氣甚高的運動員上場,幾乎座無虛席。近年舉辦的桌球商業賽亦能產生明星效應,丁俊輝、奧蘇利雲及沙比等世界頂尖水平的球員同場比拼,即使只是表演賽,旅客及球迷能目睹他們擊球的一刻,相信也值回票價。
除上述賽事,政府或應考慮更多在亞洲更具吸引力或具觀賞力的賽事,促成“體育+旅遊”外,亦能顧及本澳自身在該體育項目的發展,以多個短期的項目或賽事落戶,促進本地體育項目發展,才是長遠之計。若本澳能有“自家產出”的運動明星,相信體育發展更事半功倍,亦能提升社會大眾對體育的認同感。
賈大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