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三甲里小學
很少在本地媒體讀到張家港的消息,近月多了:七月下旬中國張家港運動員盛李豪榮獲今次巴黎奧運首枚金牌;八月中旬張家港錫劇團到澳門演出《雪宧繡譜》;九月下旬“二○二四長江文化節”在張家港啟幕。近日又公佈了中國百強縣市,張家港繼續名列全國第三。以上說明了張家港市的全方位發展,從前張家港是窮鄉僻壤,為何現今會如此發達?我分析原因:張家港有諸多優勢,首先是蘇南地區自然條件好;二則老百姓勤勞;第三,非常重視教育。抗日戰爭期間張家港殷家埭十分貧困,可是村裡的適齡兒童,甚至包括女孩子都能上學。改革開放後重視教育的特點得到了回報。教育增知識,知識變力量——地方經濟突飛猛進。
一九四一年尾日本軍佔領上海租界,祖父帶我離開上海,到江陰縣東外的三甲里殷家埭,就讀於三甲里小學。校所原先是尼姑廟“慧凝庵”,殷念喬叔公賣掉自己的家產,籌足資金將尼姑庵改建成現代化小學。我到家鄉時,念喬叔公已經去世,叔婆在三甲里鎮上開了一家糖果店,每當我經過小店呼喊一聲“叔婆”,念喬叔婆總會走出店堂,將幾顆糖果塞進我口袋裡……念喬叔公對於家鄉教育事業作出了極大貢獻,前幾年我到家鄉崇真中學參觀,看到了四棟很顯眼的高樓,其中三棟以劉氏三傑命名,即半農樓、天華樓和北茂樓;另一棟則為“念喬樓”……
即使用現今的標準衡量,三甲里小學也是優良的學校。三甲里小學佔地面積極大,除了課室,禮堂和大操場,還有幾畝田地作為小學生勞作課的農場。我還記得老師帶領我們到菜地裡拔草、除蟲或採摘毛豆莢……
學校的教學水準很高,多位老師原先在大城市名校教書,因日軍侵佔城市,回到家鄉來教小學。例如我的姑公瞿芑豐,原先是蘇州省立師範校長,辭職回家鄉三甲里小學教語文兼教導主任。教英語的蔣老師原先是上海某中學校長……那時為推廣日語,不允許學校開設英語課,所以每當有教室上英語課時,關上校門,而且校工時刻關注附近的動靜。三甲里小學老師常在教室裡宣講國際形勢,分析二戰的情況,我記得當老師告知諾曼底登陸和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等消息時,我們這些小學生都會十分興奮……抗戰勝利學校熱烈慶祝,我就在歡慶時刻返回了上海。
一九六二年江蘇省江陰縣和常熟縣的部分地區合併為新建的沙洲縣,一九八六年又改為張家港市。舊時三甲里小學現今稱為南沙小學,屬於張家港市,我喜愛這所學校,還經常回憶起當年就讀三甲里小學的情況,深深懷念。至今我保持與該校殷智芳校長的微信聯絡,祝願學校繼續上進發展!
殷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