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警惕賴清德講話欺騙性
【中新社北京十一日電】針對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發表所謂“雙十”講話,多位大陸學者受訪解讀,賴此次講話延續“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相關言論具有嚴重欺騙性,島內民眾和國際社會需看清其“台獨”本質。
延續“台獨”論調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巫永平說,賴清德講話延續其“五 · 二○”以來的“台獨”論調,核心是台灣為所謂“主權獨立國家”,並在此基礎上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這一論調嚴重破壞兩岸政治互信,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給兩岸關係、台海局勢及國際秩序帶來嚴重威脅。
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指出,賴清德講話中的“台獨”圖謀,對於緩和兩岸關係、降低台海緊張局勢沒有任何幫助。就職至今,賴一邊在島內搞政治鬥爭,一邊勾連外部勢力、惡化兩岸關係,嚴重背離台灣主流民意。
劉相平表示,賴清德談兩岸交流提及所謂“對等尊嚴”,是在“互不隸屬”的基礎上談“對等”,其本質是謀“獨”,破壞兩岸交流的基礎。正因如此,更需認清賴清德“務實台獨工作者”的真面目。
賴包裝分裂圖謀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劉國深指出,賴清德“雙十”講話和其前幾日的“祖國論”,都是打着“中華民國”的旗號包裝分裂國家的圖謀。透過其言行可看出,賴在蓄意推動“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向深推進,嚴重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劉國深指出,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歷史經緯清晰、法理事實清楚。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兩岸中國人早已形成命運共同體,可追溯至三國時期甚至更早。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道路,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意圖“脫鈎斷鏈”
賴清德在講話中聲稱台灣要“繼續站穩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關鍵地位”,巫永平對此表示,所謂“民主供應鏈”的本質是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這是賴清德兜售“新兩國論”的新動向之一。賴清德利用各種場合將台灣和國際社會緊密聯結,企圖拉外部勢力為其“台獨”主張背書。
劉國深表示,在當下全球供應鏈體系中,台灣佔據一定比例。賴清德因此想在這一問題上做文章,搞“脫鈎斷鏈”切割兩岸市場,並向美西方反華勢力靠攏。其目的是通過所謂“價值觀”層面的“效忠”取得同情、理解甚至支持。
劉國深指,需認清,無論“新兩國論”還是“全球民主供應鏈”,都是賴清德一廂情願的認知和主張,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國際社會普遍堅持的原則共識。
深層次矛盾難解
有分析指,賴的“雙十”講話對島內民意關心的民生議題開出“許願單”,但兩岸關係的動盪無益於解決缺電、缺水、缺人等台灣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經濟民生是台灣民眾高度關切的議題,兩岸加深對抗對台灣經濟前景沒有好處。”劉國深指出,賴清德當局目前不能在原則框架上改變其兩岸政策,何談改善島內民生?若其真心推動台灣社會向前發展,應謀求和平穩定的兩岸環境,推動兩岸相向而行、相互扶持,共推經濟社會繁榮穩定。
劉國深提醒,賴當局應回歸理性、迷途知返,若持續充當外部勢力“圍堵中國”的急先鋒,把兩岸關係朝“新兩國論”的方向推動,是緣木求魚,不可能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