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2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岑:財政支援延產假鼓勵生育
岑:完善制度提升公僕服務意識
岑:全力推進七棟樓群重建
岑:廣聽意見訂發展策略
一問一答之行使“告訴權” (一)
敬老金殘津月中發放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0月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一問一答之行使“告訴權” (一)



《刑法典》全文

    一問一答之行使“告訴權”  (一)

    相信大家曾經聽過刑法中有“公罪”、“半公罪”及“私罪”之分,而在澳門刑法中,如果屬於“半公罪”的罪名,一般在條文中會有“非經告訴不得進行刑事程序”的規定 〔例如《刑法典》第137條(普通傷害身體完整性罪)第2款〕。本欄將一連兩集為大家介紹與告訴相關的內容。

    問:“非經告訴不得進行刑事程序”中的“告訴”是指甚麼?

    答:“告訴”是指由案件的被害人將有關犯罪事實告知司法機關,並明確表示要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問:只有被害人才可以提出告訴?

    答:一般情況下,必須由被害人提出告訴。不過如果被害人死亡,而且在其死亡前未提出告訴,亦未放棄告訴權,則以下之人(視乎是否有該等親屬)依次有權提出告訴,但其中曾共同參與犯罪者除外:

    a)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例如子女)、被收養人及與被害人在類似配偶狀況下共同生活之人;

    b)直系血親尊親屬(例如父母)及收養人;

    c)兄弟姊妹及其直系血親卑親屬。

    此外,如果被害人未滿十六歲,或不具理解行使告訴權所及的範圍及意義的辨別能力,則告訴權屬其法定代理人(例如父母);如無法定代理人,則屬上述各項按順序所指的人。

    下星期將繼續為大家介紹告訴權的消滅、放棄告訴權和撤回告訴的相關規定,敬請留意。

    註:本文內容主要參閱《刑法典》第105條的規定。(法務局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