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的午後》與《牧神的午後前奏曲》
“……。無能為力,咱該在焦渴的沙灘上躺下,趕快睡去,而忘卻褻瀆神明的蠢話,我還愛張着嘴,朝向葡萄酒的萬應之星!別了,仙女們:我還會看見你們化成的影。”以上是法國象徵主義詩人馬拉美(Mallarmé,一八四二至一八九八)的名著《牧神的午後》的幾行詩歌。你說你能充分領悟馬拉美的這一首既神秘朦朧又含蓄夢幻的詩篇嗎?法國作曲家德布西(Debussy,一八六二至一九一八)就曾把馬拉美的《牧神的午後》寫成了《牧神的午後前奏曲》的。
不知道馬拉美是否也能充分領悟德布西的《牧神的午後前奏曲》?那年,德布西寫好《牧神的午後前奏曲》後,用鋼琴演奏給馬拉美聽,馬拉美聽罷沉默片刻,接着言之:“我從來沒有料想到像這樣的東西。這音樂把我詩中的感情擷取出來,並賦予它一種比色彩更熱情的背景”。馬拉美的第一句話,是聽《牧神的午後前奏曲》的前後對比;後一句,則是對《牧神的午後前奏曲》的讚美。
但像我等這樣缺失精湛修養的音樂愛好者,到底有沒有能力準確體會德布西在《牧神的午後前奏曲》所抒發的內容,進入《牧神的午後前奏曲》的非同尋常的意境呢?我看不一定!所以,我實在服膺於茅于潤先生編譯的《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前奏曲>》中所說的:“誠然,它(指《牧神的午後前奏曲》)完全不要求我們去理解它,只要求我們去聽它,去感受它”。
這許多天來,我就是這樣地連續地去聽它,去感受它。腦海裡隱現着馬拉美《牧神的午後》的詩句;耳畔裡回響着德布西的管弦樂隊演奏的《牧神的午後前奏曲》(還聆賞了阿格里奇的學生居寧鋼琴獨奏的《牧神的午後前奏曲》)。愈聽愈感到旋律有如夢境般的美妙,尤其是聽到象徵牧神形象的長笛的旋律,以及其他木管樂器和法國號,還有小提琴、豎琴的或獨奏或合奏的旋律時……
索倫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