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還有誰願意敲菱角?
在沒有手機甚至電視還未出現的年代,中秋節的歡樂氣氛是悠長而真實的:農曆八月初賣雜貨的店舖與檔口已掛滿兒童過節玩的楊桃、魚形花燈、走馬燈,用竹枝提着,或有四個輪子加一條繩拖行的白兔燈……未過節已心潮澎湃。白兔燈通常都是幼孩玩物,大孩子多喜玩風車。
中秋節提着花燈通街跑之所以讓小孩覺得無比雀躍,因這是“奉旨玩火”,比拼誰玩得有技巧的日子。花燈的底部有一個鐵絲圈,究竟把蠟燭點了火插進圈內,還是先插蠟燭再劃火柴點火,都是學問與運氣。如笨手笨腳,紙紮的花燈隨時變成熊熊烈火,付諸一炬。
花燈中的風車燈最刺激,兔仔燈、宮燈及水果燈都可以DIY,唯獨風車燈絕對要專業師傅才能製作:用彩色透明玻璃紙在竹篾框上糊一個有生風之下真會轉動,而燈內點着的蠟燭又不會被風吹熄的風車燈,必須要有真功夫。要避免風車燈着火,玩的人持竹枝及風車,一定要正面迎風。舉着風車燈跑,聽着它蓬蓬蓬地快速轉動的聲音,燭光在彩色玻璃紙下掩映閃爍,真是天下間最得意之事。
玩花燈之外的另一個重頭節目,是跑到新馬路看英記和顯記餅家,豪擲金錢,在店面搭七彩牌樓。牌樓的內容可能有我不懂的故事:紙紮公仔披着戲裝,接上電後在燈光燦爛的小舞台內轉來轉去“表演”。顯記和英記隔着一條馬路,以中秋牌樓的陣容和創意誰更“偉大”來比拼。遠來月餅早有茶樓熟客,無需費神做廣告,悶聲發大財。我們到處收集餅家特為推銷月餅而印製的價目廣告紙,用作新學期課本的包書紙,為餅家免費賣了長期廣告。
在貧困年代,月餅只能淺嘗,中秋食物芋頭菱角才是主角。芋仔要去皮,菱角要用錘子敲碎,那時候的大人小孩,對這些原始而平淡的食物,竟非常有耐性。
今天還有誰願意敲菱角?
(佳節話今昔 · 中)
沈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