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
隨着日漸年長,我愈發意識到學會識別和面對情緒的重要性。情緒並非是單方面控制我們的力量,相反,我們可以學會調整情緒對我們的影響。
情緒常常無意識地影響我們的決策。當心情不好時,我們會更容易沒有胃口,或者暴飲暴食。一頓辛勞之後,總想喝一杯奶茶來獎勵自己,哪怕糖分爆錶。遇到壓力的時候,也會變得特別暴躁,一不小心就很不耐煩。
但理性地說,情緒應當是我們的工具,而非束縛。比如說,當你和朋友吵架時,適度表達情緒可以讓對方更加重視我們的感受。有過親身體驗的人們應該有同感,有時候,“老虎不發威,真被人當成是Hello Kitty”。
如何調整自己,讓情緒在該出現時“出場”,不該出現時“退場”,就是我們的功課了。哪怕對於頂級運動員來說,情緒都是長期的“敵人”。我想起之前讀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寫的《心力》,她說在賽場上,沒有人能不緊張。單純地告訴自己“別想了”,沒什麼用。相反,她會透過轉移注意力,給自己主動創造“走神時刻”,比如摸摸球桌,幫助自己重新專注於當下。
最近,我也經歷了一次緊張的面試。候場時,手錶顯示我的心率突然飆升(其實不用手錶,我也聽到自己劇烈的心跳聲),腦海中思緒飛速運轉,緊張感不斷攀升。惟好嘗試將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慢呼慢吸,居然手錶上的實時心率真的慢慢降下去了,人也緩過來了。
如果只是任由自己沉浸在緊張的情緒中,那麼我將一直被緊張所折磨。但當識別到自己的緊張狀態,不急於擺脫它,而是嘗試與之共存時,才能夠主動調整自己的狀態。這就像衝浪一樣,當你發現一個浪頭並決定迎上去時,你會發現,浪終將消退,最終回歸平靜。
木 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