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12版:新園地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雜談)別樣傳承:史依弘版《七子之歌》的故事
(西窗小語)不認私生子 或恐陸續有來
(一格藍山)油潑褲帶麵
(第四人稱)續約
(拾光者記)情緒
(夢寐園)雜想
(幸福魔法)禮物帶來的連結
(尋樂人生)今天還有誰願意敲菱角?
(筆雯集)喜見大橋尤喜板橋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0月2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雜談)別樣傳承:史依弘版《七子之歌》的故事

穆欣欣

別樣傳承:史依弘版《七子之歌》的故事

    《澳門歲月》總導演李凱,是個本事很大、平和謙遜的人。從聞一多的詩到傳唱至今的《七子之歌》,其間的轉換,是李導之功。我至今仍記得他當年的講述。某一天,李導在家偶然翻到了聞一多的詩,讀到詩中七子之一子——澳門,想起了籌備中的紀錄片《澳門歲月》……就這樣,有了李海鷹含淚創作的《七子之歌》。

    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之際,我寫了一部澳門歷史題材京劇《鏡海魂》搬上舞台,導演翁國生將《七子之歌》的旋律貫穿其中。

    再將鏡頭拉到二○一九年,那是我人生中最艱難、最忙碌、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的一年。

    七月,蓮花衛視李自松台長正在籌備澳區政協委員和青少年“同聲歌祖國”晚會,想將《七子之歌》改編成京歌,是否能由我來演唱。當時我心中存疑,一首傳唱了二十年的歌曲,再改編,難;讓大家接受,更難;由我這個只是愛戲的非專業人演唱,難上加難。但李台長的這一創意,又着實吸引了我。我是一個喜歡不斷探索和突破邊界的人,於是試着去找志同道合者——著名京胡演奏家、作曲家張順翔,我們是多年的朋友,彼此熟悉。電視劇《大宅門》的京胡音樂,是順翔演奏的,意味深長。對於改編《七子之歌》,順翔當即應允。我對順翔說,一九九九年,《七子之歌》唱的是澳門人盼回歸祖國的強烈情感;二十年後,新的《七子之歌》應該是澳門人一份深情的訴說。不過一星期,我聽到了京歌《七子之歌》,無須多言,一切我想要的藝術表達,都在作品裡了。

    二○一九年十月八日,京歌《七子之歌》在“同聲歌祖國”晚會節目單上。當我領着童聲演唱的龍紫嵐在台口候場的時候,忽然生出一份別樣的體會。此刻我是故事的講述者,一個關於澳門的故事:“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要娓娓道來,唱得味淡情濃,給我們的下一代。這是傳承。

    五年過去了,其間我不時思考,好作品如何讓更多人認識和傳唱。

    半年前,京歌“七子之歌”又出現在這一次“同聲歌祖國”晚會總導演蔣瀟玲女士的候選節目單上。在我心目中,史依弘是唯一的演唱人選,不作他想。仗着和依弘的交情,我向她表達了想法,想來有些冒冒失失,但好作品是我的底氣。欣慰的是,依弘對作品很是欣賞,慨然應允,一舉促成了這次史依弘版《七子之歌》。

    依弘向記者講述,第一次學唱這首作品時她哭了,因為感動。她說,聞一多的詞本身就美好燦爛,加入皮黃腔,多了一份深情,那是家鄉的味道,唱起來有回家的感覺。

    當晚,看着舞台上演唱的史依弘和龐思珵(童聲演唱),眼前疊加出五年前、甚至一九九九年容韻琳那批孩子在大三巴前合唱的場景。隨着歲月的沉澱,這首歌不斷推陳出新,如今再度唱響,講述二十五年來又一個傳承的澳門故事,多麼好!(二之二)

    穆欣欣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