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成內地新時尚
北京的清晨,為數眾多的“打工仔”通勤方式,是以“綠色騎行”抵達目的地。長安街上,裝備專業的騎手數量不在少數,期間還夾雜着各色共享單車。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共享單車用戶人均年減碳量為卅七點五公斤,約等於普通汽車行駛一百四十公里的碳排放量。
“小份菜”外賣流行
午休時間,約上三五同事,自帶杯子去咖啡店裡買杯咖啡,這是內地時下年輕人的常態。MANNER、M Stand等品牌提倡自帶杯的飲品店,不僅讓消費者以更優惠的價格享受飲品,還減少了一次性杯子的消耗,將環境友好理念傳遞。
下班回家,點份“小份菜”外賣,既便宜實惠,又減少浪費。今年以來,餐飲外賣平台“小份餐”訂單已超過六十億單。不少市民在外賣平台開通了碳帳戶積極“減碳”,選擇“無需餐具”,拍“光碟”照片上傳,兩餐便能積累數千克碳積分,並以此為山區學生提供一頓可口飯菜。
若是想自己動手製作晚餐,還能去菜市場購買低價新鮮的食材。特別之處是當前的菜市場能產出“黑金土”。兩年前,北京東城區兆軍盛菜市場啟動“零廢棄”建設試點工作,利用廚餘垃圾和園林垃圾堆肥,實現廢棄物的在地資源化處理,並用於社區共建共享。
一周的工作結束,周末是“打工仔”們娛樂休閒的“黃金時間”。逛逛商場,便可發現潮流玩具也在通過優化生產工藝、運用環保回收原材料、使用可循環物流箱等措施“碳”索新潮,着力打破“用後即棄”的痛點。
暢通綠色循環鏈條
游泳健身更是“打工仔”青睞的周末活動,目前的游泳館處處體現着綠色低碳。福建南平社區游泳館,屋頂裝置太陽能集熱板,將光能轉化為熱能,無需額外耗電和鍋爐熱泵等加熱設備,就能讓泳池水溫在長時間恒定於廿六至廿八攝氏度。
打掃屋子、收拾房間,整理廢舊物品,同樣是上班族閒暇時的選擇。從家裝廚衛到汽車家電,廢舊物品都可以參與以舊換新。今年上半年,內地新增三千一百六十個智能化社區廢舊物資回收設施,進一步暢通了綠色循環鏈條。
當下,綠色低碳理念浸潤到民間衣食住行。“以前大家對低碳生活沒多少概念,如今發現就在舉手投足間。”生活習慣轉變的背後,是內地民眾價值觀念的更新。
雙碳走入民眾日常
自從“雙碳”目標提出以來,碳達峰、碳中和已經從概念、政策走入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實踐中。一場圍繞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已經深入千家萬戶千行百業,低碳環保正成為內地坊間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