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聞一多
如今,提起“聞一多”這個名字,知之者不多。而知之者中,把他歸類到現代詩人行列中的人,更佔了絕大多數。其中不少人還是得益於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之際,從重新響徹九州大地的《七子之歌》中,才知曉它的作者是聞一多!
其實,聞一多乃一位近代大學問家,國學功底深奧,胸藏萬匯,筆力千鈞。尤其對中國古代神話研究之深透,出類拔萃,堪稱翹楚;對詩經、唐詩、楚辭、樂府等之研究,吸髓納粹,精論絕議,著述甚豐。他早年曾寫有一篇《匡齋尺牘》,講《詩經》中的“芣苡”、“狼跋”、“兔置”三首詩的,共十四段,堪稱大師級的精典之作。
記得其中一段專講“糾糾”兩字的源緣,最早出自《詩 · 魏風 · 葛屨》中:“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此處“糾糾”形容交錯貌:“糾糾猶繚繚也。”糾糾與繚繚同義。後漸漸演變成現今的意義:“糾糾”用來形容高高身材,胸膛挺得筆直狀。所謂“雄糾糾、氣昂昂”、“糾糾武夫”,特指軍人的儀表。
中國文字實在博大精深,沒有像聞一多先生如此深入專注、伏下身子地去鑽研,何來今日中華文化之榮耀?今日呼喚聞一多,只怨胸無點墨又自命不凡者太多了!
曾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