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牌樓傳承澳人愛國精神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起為慶祝國慶而建的牌樓,承載着澳門同胞的愛國情懷。曾參與牌樓工作的澳門美術協會會長陸曦認為,在澳門歷史長河中,國慶牌樓應記上濃重的一筆,代表着澳門同胞最早期的歷史教育。透過是次展覽的歷史回顧,居民可看到當年國家發展情況,以及澳門人如何依靠國家支持下步步走來,傳承愛國精神。
立體展示國家成就
由於父親陸昌負責國慶大會的佈置,陸曦在初中時期便作為“小工”參與其中。國慶牌樓搭建涉及棚工、美工、木工、油漆工、電工等工種,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工作量大。其憶述每年國慶牌樓在八月底起籌劃,按要求九月二十八日前要完工,二十九日驗收及亮燈,三十日晚起燈火通明迎接國慶。
每個牌樓的內容豐富,通過畫面、標語等,向澳門同胞介紹當年祖國在工業、農業、科教、文化、體育等建設成就,立體展示國家的成就,增加民族自信及底氣。因當年澳門文娛生活不豐富,在國慶期間欣賞牌樓,可視為舉家大小出外的主要活動,盛況空前。陸曦形容如同現時新馬路、噴水池一帶在旅遊高峰期的景象,周邊萬人空巷,紛紛向牌樓方向進發。
精神值得敬佩景仰
參與牌樓搭建工作,令人印象難忘。猶記得在一九六五年,正值建國十六周年,司打口剛建好的牌樓不幸被颱風吹倒,然國慶大會在即,負責人召集所有工種商議,人員一致認為“國慶牌樓一個都不能少”。為此,各方不眠不休奮戰了兩日,重新把牌樓搭建起來,回憶道“現場木工剛釘裝好,油漆工即時上顏色,電工緊接着安裝燈牌”,勞動熱情代表了澳門同胞對祖國的一往情深,那一股幹勁更是熱國的表現。
然牌樓重建通宵達旦,加上長期緊張的工作狀態,部分人在後期體力不支,需打針或食生化片補充體力,再繼續工作,傾盡全力把牌樓搭建起來。搭建牌樓期間美工也受到生命威脅,國民黨人員破壞及威脅美工的人身安全,但大家都沒有退縮,一直堅持下去,這份精神值得敬佩及景仰。是次展覽也是對所有參加牌樓搭建工作人士的致敬。
本報記者 李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