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花到小貓魚
電影《小花》一九八○年上映時,我在讀初二,陳沖和劉曉慶因此片成了中國最有名的女演員。彼時陳沖尚在讀書,應該是忙着學業,劉曉慶鋒頭更勁些。那之後的某一年春節,在上海電視台的新春晚會之類的節目裡,陳沖表演了詩朗誦:Leo Marks的那首“The life that I have”(我所擁有的生命),她用英文和普通話朗誦,發音太棒了。很多年後才看了電影《女英烈傳》(Carve Her Name with Pride),聽到電影裡出現這首詩。
陳沖能考進上海外語學院,絕對是學霸。她出身於書香門第,氣質在中國演員裡出類拔萃。祖父與外祖父都是留學美英回來的醫學權威,父母也都是曾在海外學習工作的醫學界的名人,哥哥陳川是留美畫家……
在電影《色 · 戒》裡,陳沖出鏡不多,但老戲骨演易太太真是入木三分。她是個好演員,金馬影后,也是個好導演——《天浴》得了金馬獎最佳導演,更是金馬獎大滿貫:獲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女主角等七項大獎。
最近在讀她的自傳體散文集《貓魚》。這本書出版後,一片讚譽之聲,下單買回來,讀了一半。文筆沒有傳說中那麼神,但確實是不錯的。而她這本書中所敘述的自己和家人的往事,有些是父母輩、祖輩的,也有些是八十年代上海的,這些部分令人倍感親切。在扉頁上,陳沖這樣寫:“‘貓魚’是當年的上海話,菜場出售一種實該漏網的小魚,用以餵貓,滬語發音‘毛魚’。隨着以後貓糧的出現,牠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
金宇澄說:“陳沖建立的紙上王國,細膩、自由、直率,她的人與事,尤其幾代知識分子的歷史,填補了文學上海的敘事空白。”
(讀《貓魚》 · 一)
谷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