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恆星改變星雲過程曝光
星雲是宇宙塵、氫氣、氦氣和其他電漿體聚集的星際雲。一般來說,星雲通常是孕育並形成恆星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形成的氣體、塵埃和其他材料擠在一起,聚集了巨大的質量,這吸引了更多的質量,最後大到足以形成恆星。美國太空總署日前發佈公報說,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的一張圖像捕捉到原恆星改變星雲的過程,有助於揭示恆星的生命周期及其對周圍分子雲的影響。
據公報介紹,這個被命名為RCW 7的星雲位於與地球相距超過五千三百光年的船尾座。星雲富含形成新恆星所需的原料。在引力作用下,星雲的一部分坍縮,然後聚結形成非常年輕、正在生長的恆星,即原恆星。這些原恆星周圍仍然環繞着剩餘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旋轉盤。
任務團隊利用哈勃望遠鏡近紅外廣角相機拍攝到的是一個大質量原恆星雙星系統,被命名為IRAS 07299-1651。從圖像頂部的捲曲雲層看,這一雙星系統自身仍包裹在發光的氣體繭中。大質量原恆星雙星系統釋放出強烈的電離輻射和猛烈的恆星風,將RCW 7星雲周圍變成了電離氫區。電離氫區充滿了氫離子,來自原恆星的紫外線輻射激發了星雲中的氫,致其發光,使星雲呈現出柔和的粉紅色光澤。研究人員解釋稱,RCW 7中形成的原恆星質量特別大,發出強烈的電離輻射和猛烈的恆星風,將星雲變成了H II區。H II區充滿了氫離子——H I指的是正常的氫原子,而H II 指的是失去電子成為離子的氫。來自大質量原恆星的紫外輻射激發了星雲中的氫,使其發光,使這個星雲呈現出柔和的粉紅色光澤。
研究人員指出,電離氫區的產生標誌着RCW 7星雲開始結束使命。在幾百萬年的時間裡,來自大質量恆星的輻射和風將逐漸驅散星雲中的氣體。星雲中形成的新恆星將只吸收星雲中的一小部分氣體,其餘氣體將在整個星系中擴散,最終形成新的分子雲。
哈勃空間望遠鏡是美國太空總署與歐洲航天局合作開發,其軌道距離地球表面三百四十英里。由於哈勃望遠鏡遠離地面,高掛於太空之中,避免了大氣散射的背景光,能夠比地面觀測站更精確、更詳細地觀測和記錄天文現象。研究團隊表示,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圖像上分佈着非常醒目的星際氣體和塵埃,展示了恆星的誕生和演化過程。銀河系約有二千億個恆星,每個恆星會因為處在不同的演化階段而有不同的質量,恆星並非永恆不墜,它就像地球上的人類一樣會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
新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