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之自然界劣幣驅逐良幣
澳門人對三文魚並不陌生,三文魚刺身是自助餐必備食物。這種分別有多種稱法的魚,是同系不同品種,如鮭魚、鱒魚等。我們日常消費多是鮭魚品種。有食家說,在溪河中游弋的鮭魚肉嫩而美味,一旦出海,肉質就變嚡了。
由於全球對鮭魚的需求甚大,野生的數量與市場的需求相去甚遠,因此也就有了鮭魚養殖業。但養殖業對野生三文魚的威脅幾乎是毀滅性的,它並非只分為養殖或野生兩種價錢那麼簡單。最近有調查指出,盛產鮭魚的挪威,過去二十年野生鮭數量銳降一半,其罪魁禍首正是開放式網箱養殖,人類的這種行為對野生族群鮭構成最大影響。據報每年平均有二十萬條開放式網箱養殖鮭魚,從挪威海岸的開放網圍欄中逃出大海,造成挪威百分之七十一的河流受基因污染。
由於局勢異常嚴峻,挪威政府已停止發放新許可證予開放網圍欄鮭魚養殖業者,只向正在開發更環保的養殖方法,例如封閉式圍堵養魚公司發牌。當局相信開網養殖已到達生態可以承受的極限,於是挪威鮭魚養殖公司紛紛轉戰冰島。
調查報告估計挪威的野生鮭魚目前僅有五十三萬條左右,這個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養殖鮭魚生產國,年產量達一百二十二萬噸:是冰島野生魚總量的四倍。從圍網中逃逸的養殖鮭魚和野生鮭魚之間的雜交,對野生鮭的遺傳完整性產生不可逆轉的破壞:削弱牠們的基因,減少野生鮭魚的產量及生存能力。挪威除逾七成河流受雜交鮭魚影響之外,另兩成九河流的基因污染也達到了臨界點水平。造成野生魚類的基因完整性,向着養殖魚類的遺傳完整性靠攏。這是大自然劣幣驅逐良幣的最佳例證。
(三文魚變熊貓? · 一)
沈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