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歷史評價含糊不得
生於一六二四年的鄭成功今年恰逢四百歲誕辰,兩岸都在舉辦與鄭成功有關的活動。活動與活動對比,性質卻截然不同。
民族英雄復疆建台
長期以來,鄭成功都被尊奉為民族英雄,其驅除殖民者、捍衛祖國疆土的歷史功業在兩岸傳頌。今年,在北京、福建、河南多地,大陸從官方到民間舉辦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鄭成功誕辰四百周年紀念活動,以啟世人。
台灣過去也一度極其重視鄭成功祭典。然而,從“去中國化”的“台獨史觀”被推行以來,鄭成功復疆建台的歷史功業被淡化,甚至視而不見。尤其今年,在相關活動中,當局官員提及鄭成功“收復台灣”,以意味深長的“來台”二字代替。
綠營舉動匪夷所思
看似高調“紀念”,實則移花接木。民進黨當局將鄭成功歪曲為“外來者”和“在台獨立政權”代表人物的形象,利用鄭成功加速建構“台獨史觀”,割裂台灣與大陸的歷史聯繫。
其心昭昭,無非是進一步強調台灣在歷史上是所謂“無主之地”。這也是民進黨當局今年大肆“紀念”所謂“台南四百年”,斬斷台灣的中國臍帶、形塑所謂“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原因所在。“歌頌”荷蘭人在台殖民統治,如此匪夷所思之舉,也就不足為奇了。
台灣自古歸屬中國
越來越豐富的考古發現和史料證明兩岸深厚的歷史關聯,台灣自古歸屬中國、由中國管治的歷史事實愈發清晰。在鄭成功尚未東征前,中國就擁有對台灣的主權和管治權,隋朝曾三次派兵來到時稱“流求”的台灣;宋元以後,中國歷代中央政府開始在澎湖、台灣設治,實施行政管轄。
國家的行政體系、文明體系來到台灣,並非由鄭成功帶入,而是早已存在。鄭成功驅除荷蘭侵略者後,在台復原和光大了國家的行政體系、文明體系。前者指法統、後者為道統,二者在“奉明正朔”的鄭成功復台以後得以完善,這也是台灣老百姓將其譽為“開台聖王”的重要原因。
民間紀念復台偉業
近期,民進黨當局多位官員聲稱,台灣已對大陸展現“善意”。但這份所謂的“善意”並沒有關照兩岸百姓對於民族英雄的質樸情感,也無視鄭成功對於台灣建設的豐功偉績,更罔顧兩岸同屬一中的歷史事實。
當然,島內並非鐵板一塊,仍有民間人士在台南延平郡王祠舉辦祭典,以紀念鄭成功復台偉業。
提到台灣歷史,鄭成功是繞不過去的重要人物。對其歷史地位的評價,民進黨當局含糊不得。 (北京卅一日電)
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