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錢傷感情?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說“買”甚麼、“賣”甚麼,而不會說“用錢換取了甚麼”、“用甚麼換取了錢”,比如今天以五萬七千USD買入 一BTC,明天漲到六萬美元,賣出一BTC。你可能沒有想過,比特幣區塊鏈的國民會倒過來說“今天賣出五萬七千美元,明天買入六萬美元”——別以為我在開玩笑,有些經驗豐富的密碼貨幣投資者,的確這樣看世界,只是我們活在SHELL本位——不,美元本位——太久的世界,成見太深。
【摘自:《財富自由主義:金錢的多元宇宙》,高重建,飛地出版,二○二四年二月】
說起錢,我們總愛用“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卻萬萬不能”來呈現它的無敵。這句話長年以來被奉為金科玉律,卻從沒想過這只是現存貨幣體系之下的糖衣毒藥。
之所以是糖衣,在於它告訴你錢的厲害:只要你手中有錢,很多不可能的事都變得可能。毒藥在於,它將大家的視野死死地釘在一個“錢”字之上,令人認定了一張張印有面額的銀紙就是一切,將其他可能用作價值儲存、交易媒介的東西都統統抹煞。換言之,這句話其實是現存貨幣體系的最大功臣,成功將我們的認知壓縮,縮至只剩一個“錢”字。
我們或許不記得,在一張張花花綠綠的鈔票面世前,貝殼、青銅、金等等,其實都是可行的交易媒介,更有甚者,還可以物易物,直接交易。換言之,今天人人看得比天大的“錢”,實則也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產物,不是自有永有,更不可能不被取代。既然如此,我們對於新近面世、目前仍未獲得大部分人所認同的數字貨幣,又何必決絕地說“不”?誰又能保證若干年後,它不會發展成今日“錢”的地位?
講錢傷感情,但不理解錢以外尚有其他可能,更易令人受傷害。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