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鏡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業餘作者的文字冒險
用詩歌和藝術構建城市美學
在天文台
來平潭 平躺或躺平
立秋如約
聚散有時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8月2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用詩歌和藝術構建城市美學

許曉雯

    用詩歌和藝術構建城市美學

    “詩歌能夠將城市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傳承下去,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和欣賞城市。”這是美國詩人和散文家威廉 · 科瑞根寫下的詩與城市關係的著名論斷。“藝術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這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為了闡明藝術如何作用於城市,說出的最為著名的言說。“一座城市的價值,不在於它的建築、物質和財富,而在於它的精神和文化。”這是美國著名作家詩人威廉 · 鮑羅斯對現代都市最精闢的魂靈要求。

    這些論斷、言說和要求,所共同表達的,都是一座城市無論它多麼現代和雄偉,如果沒有詩和藝術的精神支撐,這個城市在美學上,只是一座鋼筋水泥的建築而已,都不過是磚石結構的一座城市罷了。他們告訴世人,城市不僅是一個物質的空間,更是一個精神的家園,需要我們通過各種方式,來營造它的美感和內涵。真正偉大的城市,是詩在支撐它的建築,是藝術在彰顯它無處不在的美。捨此之外,城市就不過是一片高樓、街道、汽車和人流的集散地。

    想起了英國著名作家和歷史學家卡羅琳 · 斯科特說的話:“城市的街道就像是一張巨大的畫布,藝術家們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印記。”而美國城市學家兼作家理查德 · 弗洛里達也同樣這樣說:“一座城市要想具有活力和創造力,需要有多樣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環境。”從詩歌的疆界來到藝術的領域裡。自北京、自上海、自我們親近的廣州和深圳,從那些醒目的建築望出去,一而再、再而三地寫照,都證明着:凡是美的都是藝術的;凡是藝術的,又都是詩意、詩韻的。從南方到北方,從中國到世界,但凡我們可以去到的,可以目睹的,那些直立在時間中的建築物,無論多麼古老和斑駁,無論多麼新式和新穎,只要可以引人行去和注目,那些建築就一定是一首直立着的詩;是一件巨大脫穎而出的藝術品,是詩和藝術結合的城市和美學。如同法國的艾菲爾鐵塔和羅丹的“思考者”,美國的金門大橋和自由女神像,以及遍佈歐洲各個國家的教堂和雕塑,到底是因為有了這些藝術那些城市才不朽呢?還是因為那些不朽的城市和建築,才讓這些藝術穿過千百年的時間與歷史後,顯出了她永遠不衰不減的美?

    二〇一三年,上海舉辦的《上海與巴黎之間——中國現當代藝術展》,作品包括這兩國古老國度的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畫、素描、建築等等各個領域的藝術品,人山人海,絡繹不絕,這展出讓人們看到的,正是兩個城市在現代化進程中建築和藝術的聯繫和差異,是城市美學不同的豐富和悠久。而其釐清的,也正是人類城市與文化、藝術與歷史的相互之間關係。這讓我們從城市的建築、詩歌和藝術中,看到了現實生活中城市的詩韻和詩韻中的城市現實與日常。

    比如中國流傳至今的北方街頭大鼓書、四川的街頭變臉術和遍佈中國各地的街頭演唱等。還有歐美各個城市都有的街頭藝術家,無處不在的街邊畫家和歌唱家。他們存在的真正意義,不是為了推動城市的經濟和吸引遊客之來往,而是為了告訴我們,在那些古老與現代的城市文明中。

    藝術不僅存在於闊大的廣場和博物館,而且還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就在街頭的拐角和胡同內,就在我們最日常的手邊和我們要進出的店門口。他們告訴我們說,理想的生活一定是藝術的,一定是關於日常的理想和嚮往的藝術。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在談論城市的存在意義時也表示,“城市是無限的詩歌,人們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創造。”

    希臘古代詩人西蒞拉則在論及城市與詩的關係時說,“唯詩歌是城市的靈魂。”哲學家培根也提出更具有概括意義的表述:“城市、詩歌和藝術,三者相互交織,共同創造了人類的文明和智慧。”而我在這篇短文中,也想延續前人的思路說出這樣兩句話——既然讓我們生活在城市裡,那就讓我們也生活在詩歌和藝術中;既然熱愛詩歌和藝術,那就讓你所在的城市充滿詩歌和藝術!

    許曉雯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