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防災除險須加強
踏入風雨季節,跨部門全面排查各廟宇及教堂建築,針對性檢查抗風防浸措施及用電安全等情況,防患未然。然而,近期“紅雨”常現,漁翁街天后古廟有古樹再次發生塌樹枝意外,壓到廟宇旁一個混凝土神龕,幸有驚無險。
上述意外非首次,顯見預防措施仍需加強,有關部門及廟方責無旁貸。近年舊式建築尤其廟宇受損個案經常出現,以中區先鋒廟為例,去年因受超強颱風吹襲,廟頂瓦面疑被鄰廈天台墜落的硬木擊碎,瓦礫散落廟內。可幸破損範圍未算嚴重,且獲當局迅速跟進,擬定修復方案,把影響減至最低。
今年中,受連場暴雨影響,世遺大三巴哪吒廟瓦面亦輕微滲漏水,雖未對整體結構安全造成危機,但保育文物建築不容有失。同類事件不可再。
澳門地方不大,人口有限,但廟宇數量不算少,見證着城市發展及風土變遷。廟宇擁有眾多功能,是作為宗教信仰、教化娛樂乃至政治經濟活動等的重心,部分古舊廟宇從建築、雕刻、彩繪、陶藝以至神像等,皆屬藝術結晶,更是“一基地”定位的重要文化基因。
長遠看,關注廟宇結構安全仍要加強力度,宜摒除“例行公事”等陋習,排除萬難,定期對文物建築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每環皆重要。
悅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