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視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孟加拉鐵娘子
Z世代男孩危機與AI
奧運開幕式 法國軟實力發光發熱
歷久彌新的“禪”境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8月19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歷久彌新的“禪”境

司徒子榆


    歷久彌新的“禪”境

    如果你在小紅書上搜索“日本旅行”四字,相信你會見到有關於庭院、茶道、侘寂之美等關鍵字。在日本,只要你踏進茶室,就似乎告別了現代都市的繁忙,世界至此沒有了汽車尾氣和光污染,一切都返璞歸真。不過,質樸並不意味着環境的簡陋,相反,現在日本茶室都與藝廊結合在一起,還有定期instagram上發佈與茶藝、展覽或室內設計有關的相片。遊人既能在小小的空間裏體驗到日式傳統的茶道文化,亦可品鑑現代的藝術品,在鬧市中偷得一份閒適。其實,早在十六世紀,千利休就已提出茶道的“和敬清寂”的理念,飲茶者要將個人的精神與茶融為一體,如此求得“禪”的境界。

    中日茶道的歷史淵源

    飲茶在我們的印象裏,有着健康的象徵。正如李時珍就曾在《本草綱目》中闡述茶的功用:相比起酒的烈性,茶在中國傳統文化裏卻有君子的清雅和溫潤,飲茶一事不僅能養生治病,“痘瘡作癢,房中宜燒茶煙恒薰之”。

    茶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南方,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記載“茶”的究竟是什麼東西。從字面意義來看,“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並”;若從茶道演變的角度切入,其實茶與佛法密不可分:茶葉適合長在山間,因此最佳的種植地便是寺院了。古時,寺院的僧侶往往擔任着種茶、製茶的角色。而飲茶,又恰恰能幫助僧侶們打坐入定。

    同樣,提到茶文化離不開詩僧皎然。他自幼在茶文化的薰陶下成長,後皈依為佛門弟子,自此隱居求志。期間,他創作了大量茶詩,名句“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便是出自他之手。根據史料載,西元七五七年他與陸羽相識,愛茶且心性清寂的他,自然便與陸羽成為摯友,間接地推動《茶經》的誕生。

    佛法亦與日本茶道息息相關。西元一一九一年,榮西禪師到中國學習南宗禪學,把當時流行的宋茶帶回自己的故鄉。後來,日本天臺宗的創始人最澄也曾到訪中國,歸國後,他將飲茶的風尚引入日本的佛寺及上流社會。在日本,茶文化屬於綜合性藝術,包括了飲茶的肢體儀禮、茶湯泡製的做法、陶瓷器製作、茶點與茶餐以及建築等等。而我們常說的“茶道”,則為奉茶之事。自古以來,日本將茶稱為“茶之湯”、“茶湯”,而喝茶的聚會則稱為“茶會”。

    茶道要義    和敬清寂

    茶道的本質在於修心,如陸留弟《日本茶道的四大文化元素》言道:“茶道與建築、茶器、禪、詩歌、人、美以及精神等密切相關,人們對於茶的各種憧憬、對於它的百般冥思都凝聚在茶道的‘型’之中。”這段話,簡單而言,便是茶聖千利休提出的“和敬清寂”。

    “和”與“敬”代表了主客人在品茶時的心性。“和”意味大自然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敬”即是表現主客之間互相尊敬之情;“清”代表環境及身心的清潔、去除雜念,而作為肉身休憩之初的茶室,也應當雅致清幽;“寂”,顧名思義,也就是指茶室要塑造一個沒有塵囂的氛圍,令主客二人在茶中窺見禪意。至今,“和敬清寂”依舊是茶人的行為準則,以及觀察茶人內心境界、言行風範的重要指標。

    千利休去世後,茶道鼎盛發展,流派眾多。千利休後裔又流分出了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除此之外,茶道流派尚有三齋流、藪內流、有樂流、南坊流、遠州流、石州流、庸軒流等等。(潘襎)

    如果你有機會去訪日本傳統茶室,你會發現:茶室的入口通常修得矮小,目的是要每個人在進行茶道時,都能以謙卑的心態進行。在小小的茶室裡,主人會按照儀式燒開水、沏茶或抹茶,依次請客人品茶。在“茶人合一”的意境裏,相信千里所說的“茶禪一味”、“茶即禪”便不難理解了。

    “空”之美    日本茶道的“一期一會

    茶具也有其講究,簡樸的器具體現了日本古典的侘寂美學。在日語裏,茶道之茶便稱為“侘茶(わびちゃ)”,“侘”來自於禪宗,有“外表粗糙,但內在完美”之意。“寂”(sabi),原指“生鏽、舊化”,但在江戶時代前期俳諧師松尾芭蕉的推動下,使其有了另外一層含義,即指的是“經過光陰的輾轉、時間的磨礪後,茶具斑駁的外表下能沉澱出自然本真的空靈美”。

    因此,侘寂之美有“閒寂”的意味,更是代表了日本特有的茶道審美觀。日本《國語大辭典》解釋:“茶道、俳句等所謂閒寂的風趣。在簡素中的平靜感覺。”也就是說,茶道的美為“空”的美,在“空”的狀態下,我們能夠體悟到事物本初的樣子,從而覺察生命乃至茶道的本質。

    無論是茶具,還是茶湯,不過只是修行者用來開悟的工具,在飲茶儀式中放下自我的執着和慾念。

    日本茶道的“一期一會”亦為侘寂美學的精神。“一期一會”最早出現在由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湯一會集》——“抑者,茶湯之交會稱之一期一會,庶幾同一主客交會,若思今日之會為時光不歸之會,實我一生一度之會也。”這裡的“期”意思是一生的時間,“會”則指遇見。他認為,茶事是可遇不可求的,生命裏只有一回這樣的體驗,即便是相同的人舉杯共飲,當初的感受已不復返。因此,一期一會也代表了人間的修行,主客二人都必須帶着飽滿的誠意,珍惜相聚的時刻。

    然而,日本茶道也並非需要遵循特定的“金科玉律”。千利休曾強調的“道”,其實是希望茶人不為物品形式與教律所束,不論百歲千秋,品茶者仍能在茶室裏,體會到屬於自己人生的滋味。

    司徒子榆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