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30版:經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廣東省月內在澳發25億地方債
(一家之言)評估需求 前瞻規劃
學者倡氹仔碼頭拓灣區航線
上周賭收日均改善至6.57億
首七月賭稅516億增58%
國資收購存量房 樓市加速去庫存
國資以需定購 租賃安置三用途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8月1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學者倡氹仔碼頭拓灣區航線



海路旅客減少,氹仔客運碼頭的空間資源、地理位置等優勢未能凸顯。

    上半年僅123萬客

    學者倡氹仔碼頭拓灣區航線

    【本報消息】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經海路入境澳門的旅客數量急降,即使疫後恢復通關,對海路的需求也顯著下降。外港、氹仔客運碼頭的前景值得關注。有學者表示,陸路連接便利是大勢所趨,但部分灣區城市經陸路來澳需時較長,政府、船企應探討其他灣區城市航線,甚至發展旅遊性質的海上遊航線,用好碼頭資源。

    大橋開通海路需求降

    一八年十月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為大灣區旅客訪澳提供多一條便捷途徑,海路運輸最受影響。以耗資逾30億元、一七年中啟用的氹仔客運碼頭為例,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一九年上半年經氹仔客運碼頭入境的旅客142.1萬人次,較一八年同期的221.4萬大跌近36%。即使疫後對外通關逾年,今年上半年經氹仔客運碼頭入境的旅客只有123.4萬,為疫前同期的86.8%,僅及一八年高峰的55.7%。

    寬敞的氹仔客運碼頭客量持續減少,部分區域改建澳門國際機場第二候機樓的計劃亦告暫緩,應如何發揮碼頭資源優勢?有學者表示,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為往返港澳提供一個便捷途徑,加上價格相對海路低,部分香港旅客多取道港珠澳大橋往返港澳,令原有的海運需求大幅減少。在大灣區陸路交通網絡越趨便利的大趨勢下,港澳的海路需求難重返港珠澳大橋通車前的高峰。

    開展更多海上遊航線

    大灣區廣東省九市中,部分城市與澳門的陸路交通需時較長,但可透過海路連接,為當地旅客提供多一個選擇。因此建議政府、船企積極探討其他灣區城市的航線,進一步發揮碼頭優勢,匯集更多人流、客量後,結合輕軌站、澳門國際機場,構建海陸空交通聯運系統,便利旅客出遊。

    此外,碼頭客運功能不斷減弱,可結合本澳旅遊城市定位,探討擴大碼頭的旅遊功能,開展更多海上遊航線,為居民、旅客提供新的旅遊觀光體驗,進一步用好碼頭資源,提升碼頭使用率。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