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宗教交流不應被“抹紅”
今年是鄭成功誕辰四百周年,兩岸信眾近期舉辦多項紀念活動。然而相關活動或被民進黨當局有關部門“盯梢”,或被政客“抹紅”。台灣輿論呼籲,當局應以正面態度看待兩岸宗教交流。
兩岸交流遭“盯梢”
據《中國時報》十二日報道,今年七月,大陸民間宗教團體六人赴台參加鄭成功誕辰四百周年等交流活動。協助招待的台灣中南部同鄉會人士透露,兩岸宗教交流行之有年,但不同以往的是,此次竟有安全部門人士全程“陪同”。
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賴士葆對此表示,做人不應該忘本,鄭成功翻開了台灣歷史重要一頁,影響深入社會各個層面,包括以“成功”為校名的學校、以“延平”為名的道路和地名等,對宗教、文化、觀光及國際交流都有重要意義。
他說,大陸宗教人士赴台交流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安全部門一路跟隨,根本是全程監控。宗教交流不應被“抹紅”,也不該扯上政治。他呼籲民進黨當局多開放且釋出善意,以民間信仰交流為基礎,促成兩岸和平相處。
遺憾的是,相關言論並未得到當局有關方面回應。
誣宮廟遭紅色滲透
民進黨政客“抹紅”兩岸宗教往來的做法屢見不鮮。綜合中時新聞網、聯合新聞網等台媒此前報道,二○一九年,時任民進黨副秘書長的林飛帆曾揚言,台灣地區各項選舉中,“很多宗教勢力與大陸連結在一起”,宮廟遭“紅色滲透”。相關言論引發台灣宗教界人士集體抗議。
二○二四年六月,台“陸委會”有關負責人曾說,“不只媽祖,包括保生大帝、關帝爺、神農大帝,都是中共對台統戰的工具。”相關言論引發兩岸宗教人士強烈不滿。
島內輿論認為,民進黨政客這種言論是骨子裡反對兩岸交流的真實寫照。
八月九日,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在台中無極三清總道院參拜時稱,不要被大陸“拐”去,兩岸宗教交流要“自己出錢,不要被招待”,不然會影響台灣安全。
對此,該道院“主委”鄭銘輝在活動結束後直言,兩岸互相交流,政治歸政治,宗教歸宗教。兩岸宗教團體走訪互相招待,是禮尚往來的體現。
當局策略如“夜壺”
《聯合報》十一日刊文諷刺,民進黨當局對待宮廟的“兩手策略”就猶如“夜壺”:需要時逢廟就拜,還想在宮廟囤彈藥“抗中”;嫌棄時則視宮廟為“第五縱隊”,更將其污衊成蠢、壞、惡的代名詞。
(據中新社台北十二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