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小販管理新法規管持牌檔
(新聞小語)多元思維改革小販經營
馬揸度白雲路口傍晚擁堵
兩男涉醉駕送檢院
今酷熱驟雨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8月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多元思維改革小販經營

夏 耘

    多元思維改革小販經營

    立法會小組會正細則性討論《小販管理制度》法案,現時小販管理條例已沿用三、四十年,早已脫離現實,確有需要修改。加上近年社會經濟和消費習慣變化加劇,傳統行業面臨種種發展問題。社會冀透過新例修訂,為行業引入多元經營模式,革新局面。

    隨着社會發展、社區建設、新路開闢,街邊擺攤的小販數量持續減少。至今全澳共有六百五十九個小販攤檔,其中五百五十四個持有准照,逾百檔空置。多數位於固定的小販區內。市政署計劃在新法生效後,對全澳小販區分析研究,考慮以小販區所在的社區屬性、周邊環境、潛在客源等作進一步規劃。未來小販准照將透過公開競投分配。

    近年購物消費模式深度調整,過去街市、小販區人頭湧湧的場景難再現。檢討現有小販條例,當局需更多按社會狀況及小販特性,如毗鄰旅遊區的小販區有名氣又有“粉絲”,但條例所限,只能售賣工藝紀念品,連瓶裝水、盒裝飲品等都不能賣。

    現時小販持牌人年滿六十歲或以上的佔近八成,小販年邁交回攤檔也是近年小販檔續減的一大原因。攤販經營門檻較低,只要在“活”字上下工夫,可以有無限的可能。透過公開競投,並及時研究推進不同小販區的活化、主題打造、售賣品種放寬、設備優化等,才能更好吸引有心有力的生力軍加入,讓行業持續發展,同時激活舊區。

    近年政府先後重整優化多個街市和小販區,街市內外環境整潔衛生,設施相對齊全。但面對外部環境和超市、店舖、外賣等競爭,街市和小販區人流疏落的日子仍佔多數。參考本澳不同區域街市的熟食中心經營,有意見認為當局可以讓更多街市檔位和小販區轉營熟品或輕食,因應實際情況合併或拆卸面積較細的攤位,優化經營及擴闊攤檔的公共空間,透過創造本地特色的旅遊街市路線,包裝和講好街市歷史文化故事,讓旅客可體驗旅遊城市特色街市、小食檔等,創造流行的“打卡”文化,提升街市和小販區營商環境和購物體驗。

    夏  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