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端說事精彩
蔚藍色的葵扇落寞地待在客廳一角,這把婉嫻媽媽至愛的夏天恩物,足有一年多被擱於此,現在只能和不求人抓背棒作伴,靜靜地想念永遠不回家的主人……
客廳的電視機也黯然,慨嘆面前紅木椅上那個龍鍾身影的消失。曾幾何時從每天廿多卅度音量的大喇叭變成了今日沉默的黑臉,現只盼她有一天會回來欣賞節目,哪怕對方只空看影像而不辨內容,捧捧場便是大吉。
與媽媽分離最不適應的,是六十多年來相伴的《澳門日報》,這患難知心老朋友,即使在媽媽抱恙家中戴鼻氧管的那些早上,仍緊緊地躺在她手裡,傳遞社會訊息和精神養分。此養分和那氧氣,我媽都不能缺少。
家裡所有物品於一年多前和婉嫻媽媽惜別,此後再也沒有相見。她進院舍了,艱難卻平靜地挺着。其間多次因病菌侵襲而進醫院,最終都頑強地活下來。
這一年來她呼吸着禪意豐盈的空氣,每當看到窗外的大雄寶殿,都會自動雙手合十作禮。過去每早在家必唸的“大悲咒”,子女不懂,沒能給她背誦,唯一可做的就是珍惜相伴的時光。六月底快將迎來白壽之際,媽媽再度感染肺炎入院。這回上天下了狠心,在四日後的生辰日,奪走了她。
依依揮淚再見之日,母親的軀體化成灰燼,此後我們走上沒有雙親的路途。人世更替,生者自強。所幸有先輩的正向價值和家庭文化傳承,得以在生活的激流中學習搶險勇進,努力活出他們的優秀模樣。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發表關於其母親故事的演講,網絡作家簫樓閱後感言謂:“母親是我們人生途中的第一位老師,母親的博大造就子女的品格。”在悠悠歲月裡對我品格修養影響至深的,正是我們愛詩書的母親。
曾就讀漢文學校的母親,深受傳統語文教學薰陶。歲月積累下來的故事與楹聯,以她超強的記憶力在育兒平台上大派用場。打從我們幼年時代,媽媽已常在家教孩子識字、練寫書法臨摹等,在她督導下打穩了文字基礎。但說到激發文學興趣,要數媽媽說故事的本領。聽媽媽講故事,成了孩子們成長的重要環節。還記得這些故仔中包括有兒童故事《智慧精》、警世詭異之作《大鬧廣昌隆》、民間傳奇之王勃與《滕王閣序》、倫文敘與《有柴出賣》、《有好酒賣》及《百鳥歸巢》……而關於她娘家春秋軼事,也是後輩必聽的內容。媽對楹聯的熱愛,體現於隨身攜帶的本子。遊山玩水期間,遇好聯好句盡收本上。因此喝着她故事汁液長大的我,那些人物和詩句長年鐫刻心底,焉能磨滅!晚年媽媽四代同堂,其故仔分享涉至孫兒、婦聯姊妹、修社同學、檔案館及二龍喉長者等。三年前子女圓她所願,到安老院舉行故事專場,沒料到這個場所在兩年後成為她最後的歸宿。
深信婉嫻母親如今在極樂世界的雲端上延續說事精彩,“遙吟甫暢,逸興遄飛”,願她在那裡講好故事吟好詩,永享樂福!
雅 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