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5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國台辦關切災情悼遇難同胞
(社論)綠搞閩南語更名注定失敗
台核電存廢爭議再起
閩自貿區新制助推兩岸融合
台七成少兒運動量不足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7月2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社論)綠搞閩南語更名注定失敗

    綠搞閩南語更名注定失敗

    為配合所謂“語言整體發展方案”,台灣民進黨當局教育事務主管部門日前公告稱,將閩南語、客家話的能力認證考試更名為“台灣台語”、“台灣客語”能力認證考試。此舉受到島內輿論撻伐,有台灣歷史學者直斥民進黨當局此舉“去中”心思昭然若揭,“欲蓋彌彰、徒勞無功、居心叵測”。大陸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表示,這是民進黨當局處心積慮搞“去中國化”的又一齣鬧劇。

    語言的分類方式有其科學依據,有國際學術界公認的分類方式。在二○○七年國際認證的語種代號編制中,國際標準化組織將漢語拆分為十三種不能互相溝通的“語言”:閩東語、閩中語、閩北語、閩南語、晉語、官話、莆仙語、徽語、贛語、客家話、湘語、吳語、粵語。閩南語又稱福建話、閩南話、南部福建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沿海閩語中的一種語言,以廈門話為代表。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南部,主要分佈於中國福建南部、廣東東部、台灣,以及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印尼等東南亞華人之間。台當局擬更名閩南語為“台灣台語” ,政治操弄,荒謬之極。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講閩南話的人口約有八千多萬,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超過二千七百萬。正如輿論指出,閩南語,源出中原河洛,在中華民族以黃河流域為幅員的商周時代,曾是官方語言。遷徙到台灣的河洛後代,居然不惜篡改歷史,把祖先輝煌的語言稱為“台灣話”,自取其辱。民進黨當局企圖透過將“閩南話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改名為“‘台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搞“文化台獨”小動作,再次暴露了民進黨賴清德當局“務實台獨”的本質與頑固“台獨”的真面目。

    民進黨透過所謂“正名運動”來實現“台獨”小動作,從未停歇。陳水扁執政時期,不少台灣企業、高校名稱中帶有中華、中國等詞語,已沿用數十年,令鼓吹台灣主體意識的民進黨當局如坐針氈,陸續將中華郵政、中國文化大學等列入所謂“正名”範圍,遭到民眾的猛烈抨擊,最終失敗,徒增折騰。蔡英文任內的新冠疫情期間,民進黨當局企圖打老牌航空公司華航主意,在機身標識上突出所謂“台灣意象”,大費周章後,卻令改裝後的貨機飛不出去。在東京奧運會舉行前,島內“獨派”分子妄想大搞“奧運正名”,招致國際奧委會發函警示,險些影響運動員出征。民進黨當局一系列小動作,最終均以失敗告終。

    兩岸同屬中華民族。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漫長歷史,記載着歷代先民遷居台灣、繁衍生息;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書寫了海峽兩岸不可分割的歷史,鐫刻着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史實。正如國台辦發言人日前回應,無論他們如何折騰,都磨滅不了台灣社會的中華文化印記,淡化不了台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