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消費誘因成吸金王
暑假乃掘路高峰期,街道“遍地開花”,難免影響商戶。加上旅遊旺季,居民外遊意慾高漲,即使有利刺激本地消費的優惠活動持續,但參與熱度和效用逐步遞減,民生區中小企要穩住生意並不容易,須設法破困局,尋找新出路。
某國際連鎖快餐店近日在香港推出新款漢堡飽,雖然該“新品”早在日本、韓國、台灣等地推出,但面對不同市場的新一批客戶,加上羊群效應,“新品”甫應市,多家分店大排長龍,產品更在一個上午便火速售罄。網媒之上相關產品的“打卡”照刷不完,可見抓緊消費者心理需求,是營銷手段的必殺技之一。
面對疫後客人消費降級、消費重心外移等挑戰,大企業也積極創新,希望在新一波消費浪潮下尋找發展機遇。中小企與其消極應對,甚或當“伸手派”,期望政府有所作為,不如主動求變,無論是產品、服務升級也好,轉型創新也罷,離不開創設誘因,讓居民回歸消費。
如本地有不少餐廳,透過與團購平台合作帶動流量,更以具“殺傷力”的價格推出期間限定的套餐,除吸引舊客,也成功吸納部分新客戶到店光顧。憑藉性價比高的套餐價格及良好的服務質素,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好印象,有利吸引二次消費,緩解居民消費外移的壓力。
又如有參與消費獎賞活動的北區商戶,因應消費券只能在每周六及周日使用,商戶以消費者角度出發,讓其把消費券先兌換成購物券,留待他日到店購物時使用。自該獎賞計劃推出以來,每個周末該店門外總是人龍不斷,反映該招數的吸客力。
中小企積極自救,政府亦不遺餘力支援中小企營商,多年來推出多項協助轉型及強化自身的舉措。其中“澳門餐飲業後台電子化資助計劃”推出四年,幫助很多中小企接觸數字化,並利用資訊科技作數字化轉型,無論對提升企業能力、增加營運效率和減省人手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
商戶除靠“食腦”自救,並輔以政府的扶持措施轉型發展,宜從各個環節創設消費誘因,成為吸金王。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