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2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
數字傳媒助力申遺成功
中國理想都城秩序傑作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7月28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中國理想都城秩序傑作



遊客在天壇公園遊覽 (中新社)


遊客在正陽門箭樓下遊覽 (中新社)

    北京中軸線——

    中國理想都城秩序傑作

    據中新社北京消息:站在北京景山最高處的萬春亭,向北,可一眼看到氣勢恢宏的鐘鼓樓;向南,雄偉壯美的紫禁城全景撲面而來。“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建築大師梁思成曾這樣讚美北京的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編製團隊負責人、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呂舟指出,北京中軸線以其宏大的規模、均衡的規劃格局和組織有序的城市景觀,成為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發展至成熟階段的傑出範例,也是中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傳統都城中軸線建築群。北京中軸線始終統領城市發展,為中國傳統“擇中”觀念於都城營建中的長期實踐提供了特殊見證,表達出中華文明所秉持的“中”、“和”哲學理念。

    歷經12年申遺成功

    從北京中軸線二○一二年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起,歷經十二年申遺成功。其間,北京市制定了針對北京中軸線整體的保護條例和保護管理規劃,並建立了多層級、多方共同參與的工作體系,對其規劃格局、建築景觀、文化傳統、景觀視廊、遺產環境制定了系統的保護管理措施,持續、有序開展遺產保護、考古勘探、環境整治、展示與監測等工作。

    遺產構成要素之一的萬寧橋修繕保護工作極具代表性。

    作為北京中軸線上最古老的橋樑,萬寧橋的位置及承擔的交通功能歷經七個世紀始終未變,為元大都、明清與當代北京城中軸線的疊壓關係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實證。二○二○年,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啟動了萬寧橋修繕工程。為探查橋樑基本情況,北京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組建專門團隊,採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對全橋的每個細節開展精準記錄,對橋面斜鋪石逐塊編號登記,為修繕方案編製、日常養護管理做好基礎工作。同時,對橋樑的荷載能力、受交通震動的影響,均開展了相應試驗;團隊和文物專家反覆研究方案,堅持最小干預原則,確定了最優方案、最嚴謹措施和最好技術。

    北京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工程管理科科長段文志介紹,根據試驗結果最終明確了三十公里/小時的車輛通行限速要求,並移出了部分公交線路;為進一步保護這座古老的文物,從二○二四年四月起,除了七座(含)以下載客汽車和公交車以外,萬寧橋上禁止其他機動車通行。

    一直在進行的萬寧橋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清除了遮擋橋體的綠植,拆除了河堤上鎮水獸周圍的架子以及自來水管道和通信光纜管道,露出地面的配電箱等市政設施埋入地下、補齊河堤……現在的萬寧橋面貌清晰,橋樑兩側荷花盛開,荷葉娉婷。遊人不時漫步橋上,駐足停留,扶欄賞景。

    事實上,經歷二十世紀公眾化的轉變過程,北京中軸線上昔日的皇家宮苑建築和禮儀祭祀建築均轉變為面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或公園,供普通民眾參觀遊覽。天安門、外金水橋,以及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已成為現代中國國事禮儀活動和民眾慶典活動的核心,其規劃佈局和建築設計不僅延續了原有中軸線的傳統規劃格局,而且於傳統和功能上,也傳承了國家禮儀文化。

    世界上沒有第二個

    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這條七點八公里長的中軸線,帶着七百年的榮耀輝煌和風雨滄桑,縱貫南北穿越而來,讓歷史變得鮮活,讓過往變得可親。誠如梁思成所言:“有這樣氣魄的建築總佈局,以這樣規模來處理空間,世界上就沒有第二個!”積航延預警生效中。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