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歸來且繪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因為五嶽乃山之最奇者,看過五嶽,其他山可以休矣。其實並非如此,因為一山還有一山高,一山更有一山奇。不過這句話早已成為人們的慣用語,那就姑作人云亦云。
報章介紹了後起之秀的畫家譚植桓所繪的山,他是黃山歸來不是不看山,反而繪出很多優秀作品,都是以山為題的。名宿韓天衡為他的畫作題籤:“天下無山可弟兄”。有了這樣的品題,我這門外漢已毋庸置喙矣。
看過譚植桓的山,我想起宋林升《西湖》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原來山外有山樓外有樓,此謂之“山外山”。提起“山外山”,使我想起李叔同的《送別》,他以John Pond Ordway的曲塡寫歌詞:“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這調可謂哀怨頑絕。我送別了不知多少人,至於來日送別我的將是誰?無眼睇矣。
說到山,自然聯想到河。高山長河,多指自然形勝。愛國詩人杜甫《春望》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詩人目睹山河依舊,而國事已變,春色滿城,卻是一片荒涼。全詩圍繞一個“望”字寓情於景,景是故國的山河,山河者,國土也。譚植桓,黃山歸來,用他的畫筆記錄了美麗的江河、祖國的山外山,這情懷値得讚賞。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