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地方風味)普寧說豆
(西窗小語)戒手機如戒咖啡般痛苦
(句句是甘)肥有四色 減卻無力
(斷章寫義)追星 為了甚麼?
(聲色點擊)木棉飛絮之時
(菁菁樂道)倖存者偏差
(榕樹頭)城市的動脈 地鐵
(夢裡聽風)Bob講的故事
(筆雯集)黃山歸來且繪山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7月1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斷章寫義)追星 為了甚麼?

穆 森

追星    為了甚麼?

    在首爾舉行的專輯發佈會上,樂隊成員李知勳(Woozi)告訴記者,他正在“試驗”用AI創作歌曲。他說:“我們練習用AI創作歌曲,因為我們希望與科技共同發展,而不是抱怨它。”“這是一種科技發展,我們必須加以利用,而不是一味不滿。我練習使用AI,並試圖尋找其中的利弊。”

    在K-pop的討論頁面上,粉絲們對此意見不一,一些人認為在這項技術普及之前,需要出台更多的監管規定。另一些人則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其中包括狂熱粉絲Ashley Peralta。二十六歲的她說:“如果AI能幫助藝人克服創作障礙,那我沒意見。”不過她擔心的是,如果整張專輯都是AI生成的歌詞,這將意味着歌迷與他們喜愛的音樂家失去聯繫。

    【摘自:〈人工智能:韓國流行樂壇的AI實驗會成功嗎?〉,Megan Lawton,BBC中文網,二○二四年七月十一日】

    當AI發展越趨成熟,相關應用必定越見普及,這或許是一個契機,讓我們更能接近一些事物的本質。

    以偶像崇拜為例,粉絲們之所以會追星,很大可能是偶像的創作、表演或分享在某個時刻打動了受眾,繼而令這些受眾願意貢獻其金錢、時間來作“應援”——購入偶像推出的唱片、排隊輪候演唱會門票、不問情由搶購與偶像相關的周邊產品等等。程度之瘋狂,令不少人以為所有事物只要能貼上某某偶像的名字,就必定會有粉絲埋單。實情卻是,粉絲的強力應援,背後的出發點是希望與偶像建立聯繫,不論是在聽其作品時感受其心情變化,又或是觀看其演出時觀察其技巧的應用。換言之,購入產品只是追星過程中的副產品,而主軸始終是聯繫。

    所以,AI只是一面鏡,映照出的是偶像本身願意投放在建立聯繫的決心和心思。

    穆    森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