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鏡湖介入診療中心啟動
(新聞小語) 創新辦學促競爭力迎少子化
今酷熱驟雨
教局:多措助學校優化發展
兩團體訪本報推廣閱讀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7月1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 創新辦學促競爭力迎少子化

夏耘

    創新辦學促競爭力迎少子化

    教育興澳一直是澳門特區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標之一,在過去的經濟發展中,政府不遺餘力投入資源發展教育。尤其在財政大力支持下,澳門從幼教到高中實現了十五年免費教育,成為澳門民生的一張金名片。

    但少子化問題席捲全球,本澳社會經濟同樣面對出生率持續減少的挑戰。去年全澳新生嬰兒僅得三千七百一十二名,較二二年的四千三百四十四名,減少六百三十二名;較二一年的五千○二十六名,減少了一千三百一十四名;較一四年高峰的七千三百六十名,減少近半。且回溯近十年的新生嬰兒數量,基本上只跌不升。按照早前新學年的幼兒首次入學中央登記顯示,超過一半學校仍有剩餘學額。甚至有學校表示,由於有新學校開課及小部分學校增收,不少學校的收生情況比預期中更差,規模較小學校的註冊人數甚至只有個位數或僅及雙位數。面對出生率每年下跌,業界已感到汰校危機迫在眉睫。

    儘管當局一直密切關注出生率變化對非高等教育學額需求的影響,透過一系列措施穩定班級規模及教師隊伍。如在免費教育學校推行小班制,設定每班學生人數在廿五至三十五人,按班計算津貼金額;《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法律制度允許學校經教師書面同意後按需要安排不同教育階段之間的教師轉任等,以具彈性的政策,穩定班級規模不會在短時間內因人口變化而出現急劇變化。然而,面對新生嬰兒在不足十年減少近半的大幅度變化,生源不足除了影響學校的經營,也會直接衝擊教師的就業保障。

    出生率走低,是先進地區的現實情況,難以扭轉,要扭轉的是學校教育質素和辦學特色。除了政府需有清晰的整體教育發展藍圖及目標外,亦應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共同制訂個性化的發展規劃,甚至針對性扶持。規模小、收生不足的學校也需要思變,例如開發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及課程,創造出差異性,維持競爭力,吸引家長為子女報讀。

    夏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