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開展詳細規劃 協調海域利用
社諮委倡改善內港沿岸環境
【本報消息】政府日前公佈《海洋功能區劃》及《海域規劃》,規劃將內港岸線資源打造一個集防災減災、休憩、避險的沿岸商業街及水岸公園。中區社諮委、婦聯綜合服務部副行政主管朱愛莉表示,內港沿岸大都是老舊社區,打造商業街及水岸公園在優化居民生活環境與社區經濟發展的同時,亦兼顧對水浸問題的改善。她認為,有關規劃將涉及大量的土地利用、樓宇重建等複雜因素,當局需要加快開展各區詳規編制,並協調好海域利用、城市規劃與片區活化間的工作,合作落實各項規劃,逐步改善內港沿岸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建商業街水岸公園
她表示,包括林茂塘海港樓至媽閣航海學校一帶的內港沿岸,社區環境較為老舊,加上常受海水倒灌影響,居民及商戶長期反映不少生活與營商環境改善的建議。當局擬利用內港岸線資源打造商業街及水岸公園,將有助改善這些長期問題。不過,政府過去在《澳門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二○二○——二○四○)》已有相關構思,但到底如何實施,透過都更、重建、改造現有土地或建築物,還是類似路環西側的堤防方式,一直未有具體資訊,是次《海洋功能區劃》及《海域規劃》也未有提及。若參考路環西側防洪排澇規劃,從一八年開始研究,預計今年底才能正式動工,她認為前期研究工作需盡快開展,並需透過加快涉及內港岸線包括北區-1、中區-2及中區-3的各分區詳規編制及諮詢,以促進商業街及水岸公園計劃的落實。
須得居民商戶支持
此外,政府去年開展的歷史片區活化計劃中,媽閣塘片區,福隆新街、新馬路及十六浦片區,廿三號及廿五號碼頭、十月初五日街及內港片區,部分地段也在內港岸線中。她表示,無論是海域利用、城市規劃或片區化,三者都是大型且長期的規劃,能否真正滿足區內發展需要,做好各個項目間的協調及得到居民商戶的充分參與支持是關鍵所在。她建議政府應在歷史片區活化項目中,與綜合度假休閒企業所建立的恆常性協作機制的基礎上,擴大納入文化、旅遊、城規、海域管理等公共部門,以及社團、社諮委、學者等民間橋樑,協助整合商戶及居民等不同持份者對於改善內港沿岸社區及營商環境的期盼,達至“活化社區、活化商戶、活化經濟”的效果,共建繁榮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