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童年時光
——聽蔡高中學校慶音樂會
我也算讀過一點書的,但忘卻了有多少年沒有參加過母校的校慶活動了。未曾料想,五月十八日,我竟出席了在聖老楞佐堂舉行的,我幾乎全然陌生的聖公會(澳門)蔡高中學創校一百○五周年的校慶音樂會。
二○○四年十月第十八屆澳門國際音樂節時,我曾在古樸靜穆的聖老楞佐堂,欣賞了“彼得堡五重奏”。之後,二十年沒曾踏足了。那天,我就想着早些去重溫舊夢!然而,我在友誼馬路坐巴士到風順堂街,以為很快就能到了,怎知車卻不解其故地兜了一個大圈。校慶音樂會原定下午三時發端,但當我走上聖老楞佐堂那排高高石階時,已是三時○三分了。幸虧進入教堂不久,主持人才宣佈開始。但是,一眼望去,觀眾已聚滿於座。我不幸遲到,雖有人多次邀我上前就坐,但我心甘情願地站立於後。
觀眾令我感動。在整場校慶音樂會中,鮮見坐着的出出進進。那天天氣鬱熱,不是對蔡高中學懷有情感,不是對蔡高中學校慶音樂會懷有興趣,不大可能出現如此恪遵規矩的觀眾群。
校慶音樂會令我感動。長篇累贅、不着邊際的發言,例行公事、推搪敷衍的祝賀,是聽不到的。以音樂會來慶祝校慶;以音樂會來陶冶學生的性情;以音樂會來陶冶或校友或家長或如我般來賓的性情,其本身就是一種秀雅脫俗的做法。從現場觀之,所有演出都沒見追新逐異、沒見故弄玄虛。僅就合唱而言,孩子們都能在指揮老師的引領和影響下,正常地發揮。吟詠宗教歌曲時,孩子們都能帶着虔誠的心態和表情,又不失自然本色。音樂是多彩的,倘若合唱的題材能更寬闊些,孩子們的眼光當會更高遠些!我邊在聆聽邊在思索着,如果面前的合唱團不是為了比賽而創建,而是筆淡意遠地長期存在,成為學校美育教育的一個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就更為難能可貴!
許多人提起兒童合唱團時,都說大音樂家海頓、舒伯特少小時都曾在兒童合唱團唱過歌。意思是說,海頓、舒伯特也是兒童合唱團培養出來的。但我以為,這只是個例,兒童合唱團裡的絕大多數,日後都不大會成為音樂家,但卻是他(她)生命中的舉足輕重的一種積累。
站在聖老楞佐堂讓孩子們的歌聲縈繞着時,我忽然回味起我的童年時光。我常常說,讀小學時,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踩高腳蹺、轆錢牛、打乒乓球,唱歌、跳舞、演話劇……都曾陪伴着我的。而眼前的可親可愛的孩子,還有之前或之後的作為合唱團一員的孩子,當他(她)到年老時,即使浪跡天涯,也會像我現在這樣的遐想萬千地回味童年時光的。所以言之,學校富有卓見的主政者之讓孩子們的合唱團生生不息,確然有着度量之弘!其不是狹隘地着眼於孩子們的現在,而是恩情刻骨地為了孩子們的將來,這是最最令我感動的。
事後,有人問我,你站着見證了一場校慶音樂會,會累嗎?累!腰和腿都累!但生理的折磨卻讓精神收穫救贖了。又是忽然!我回憶起一九九四年十月首次應邀出席第八屆澳門國際音樂節,在主教座堂為馬勒《c小調第二(復活)交響曲》所震撼着時的情景。那個晚上,主教座堂座無虛席,我更是只得站着聽!當其時,我身上流出的是汗水,眼睛流出的是淚水!
於是乎!走筆至此,我想不揣冒昧地對蔡高中學的合唱團員們說句不是題外話的題外話:音樂是能感動人的!但首先要感動自己。倘如是,能更上層樓的。
陳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