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優化佈局顯特色活化街市
【本報消息】出席“澳門街市可持續發展論壇”的主講嘉賓,針對街市發展發表達多方面建議,其中,市販會會長柯清煌表示,街市發展離不開軟硬件的基礎建設、制訂符合行業發展的政策、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和行友自身努力。基於沙梨頭街市美食廣場的成功設立及紅街市整治的顯著成效,這些實例為處理類似空置攤位多、人流稀少的問題提供寶貴經驗。
放寬販賣種類限制
柯清煌建議當局可通過增設獨具特色的產品和裝飾來吸引更多客戶。對於祐漢街市,建議優化成衣百貨區域並整合,考慮開設熟食外賣或夜市。為打造獨具澳門特色的文化氛圍,建議當局加速整合空置攤位,適當放寬販賣種類限制,並增設美食元素和文創特色區域。同時加強服務素質的提升和宣傳力度,以吸引更多經營者進駐,強化街市活力。
發掘澳門街市特色
澳門社會保障學會理事長、澳大社會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陳建新指出,文化旅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動力,政府將“文旅”定為四大產業之一。“文旅”重點是讓旅客親身感受當地文化特色。近年不少內地網紅把澳門文化特色廣泛宣傳,所以旅客並不局限於部分旅遊景點,不少具有澳門文化特色地方都已經成為旅客的打卡點。過去政府曾經調研義字五街,並實施分時段的行人專道和攤販管理系統也是經過持續的改善過程;近年旅遊局推出特色店名單和智能行程,讓旅客便於規劃其行程,所以值得從多專業思維發掘出澳門街市特色,增強本澳旅遊承載力。
推廣地道飲食文化
議員李靜儀表示,近年政府致力優化街市設施,例如雀仔園和紅街市翻新,增加升降機及冷氣。但目前攤檔經營也面臨新挑戰,包括網購盛行,居民消費習慣改變等。截至去年,合共有二百七十五個空置攤位,當中約四成為蔬菜類攤位。為促進街市發展,當局應規劃明確方向,善用空置位置,優化空間佈局,引進更多受歡迎的元素,活化街市之餘結合旅遊業發展,在例如營地街市等旅遊區附近的街市,加強推廣地道飲食文化。同時推動產品多樣化,助力市販轉型升級,維持民生服務及吸引更多顧客。
結合工藝文化飲食
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主席陳錦榮提到,香港政府特色街道及社區受旅客歡迎,故應保存好旅遊或民生區域的小販及街市,認為街市小販要結合傳統的工藝、文化、飲食元素,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完善居民及旅客的購買服務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