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個好印象
到人生路不熟的地方,如不想因語言問題而出現尷尬局面,最好還是多做功課。記得第一次去莫爾頓牛排館吃飯,那時候去這種西餐廳,侍應基本都是講英文的,完全不能指望用中文點餐。為了吃到餐廳的名菜,選對適合的牛排和海鮮,事前真的有在他們網站研讀菜名,最後索性都先點好餐,去了現場就遞給他們點餐紙讓店員照辦。因為點餐紙裡面已包括了想吃甚麼以及菜式製作的一些具體要求,到了餐廳時就少了很多雞同鴨講、難以說清的情況。
在日本、韓國基本也是這樣,以前智能手機沒有現在先進,很多餐牌無圖兼全是日文韓文。到了現場才點餐,基本等同盲點,你以為點的是甲,出來的卻是乙。該點的沒點到,不該下單的卻亂下一堆。有些店員好心想阻止,卻限於英語水平和表達能力,大家就突然進入綜藝節目中的猜字環節。指手劃腳一輪,一點也沒猜出意思。要後悔沒有做足準備,體驗大打折扣恐怕已無用。想到店員因此顯得沮喪,以後更會對外國客人產生恐懼,就覺得太可憐了。
隨着科技發達,看圖點餐、智能翻譯普及,上述問題出現的次數已減少。然而,也只限於有資源、比較有規模的餐廳,一般小店或有原則的店家,喜歡按傳統的方式來,手寫餐牌、必須用當地話點餐的老匠人也確實存在,如果我們有心去體驗,做好功課和翻譯的任務就絕不能推卸。我想,讓店家也能看到來客的態度和誠意,吃飯的體驗絕對會更好。他們對客人的態度和舉止,是會看出尊重和敬意的。
不管是出門還是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無非就是有來有往、互相尊重。總拿以客為尊說事,覺得別人非遷就自己不可,不說還以為平日都有助理跟身幫忙打點一切,這樣的“大富豪”去到哪裡都不會受歡迎的。
陸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