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隱蔽長者及時支援
曾幾何時,長命百歲是不少人的“夢想”,澳門現已名列世界平均壽命最高城市前茅,是否代表人人的期望已達到?外地有研究數據顯示,每十名長者便約有一人明顯抑鬱,情況普遍。小城持續優化長者照顧和醫療體系,到底這個長壽之都,有否足夠條件讓長者安度晚年?
統計局二一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本澳六十五歲或以上獨居長者有九千三百多人,雙老夫婦有一萬五千六百多人。當中為數不少居住在舊區的唐樓裡,有的上落不便,也有長期臥床,生活困難,無依無靠。
面對澳門人口持續老化,政府實行長者公寓先導計劃,亦有政策在未來十年對銀髮產業、長者護理保健、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和服務等加大投入。長者對生理需求似乎得到滿足,惟近年澳門在疫情及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下,容易出現情緒問題,連帶令隱蔽長者個案有上升趨勢。
舉凡行動不便、親友離世、需要貼身照顧體弱老伴,或退休後長期留在家中獨處等,都令長者在晚年面對孤獨、寂寞與壓力,且多不善排解。或源於年輕時經歷過戰爭、移民、白手興家的刻苦,造成堅毅獨立個性,即使身體或精神狀況不佳,亦不願主動求助。
回看新冠疫情期間,服務機構在社區中發掘了約二百五十名從未接受服務的獨居長者或年長夫婦,協助或轉介他們按需要申請相關服務,顯見當局實際上未有具體恆常機制,深入發掘隱蔽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
本澳曾接連發生長者倒斃住所長時間後才被發現的個案,令人不勝唏噓。當局回覆議員書面質詢再次重申,今年內將推出可偵測長者活動情況的手機應用程式,通過比對活動頻率等數據,發掘長者潛在的服務需要。同時會協調不同部門統整長者資料,研究跨部門資訊互通,打破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顯見當局有聆聽民意。
社會樂見當局善用智能化、數字化手段,藉以快捷和精準地發掘更多隱蔽獨居長者。期盼相關工作加快推進,並適時公佈詳細規劃,讓社服界盡早部署,到實施時可更好配合開展,真正做到及早發現、及早介入,避免悲劇重演。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