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退後實則向前
自從升級為“三隻腳”行路之後,我有所體會正如宋代的歐陽修所說:“處世當以強為弱,以退為進,以苦為樂,這是處世的極高明的手段。”
其實處世之道,讓一步為高,讓步是為得到更大的發展,也就是為進步而預先定下計劃;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際是利己的根基。為甚麼說以退為進?讓我們看看尺蠖之蟲,牠的收縮是為了衝前。
歐陽修說:“名利場中,人向前,我向後,退讓一步,緩緩再行,則身無危險,安樂甚多;是非窩裏,人用口說,我用耳聽,忍耐幾分想想再說,則事無差錯,禍患就不會找到自己的頭上。”
屈指一算,一輩子給別人讓路,加起來不會多走一百步的冤枉路;一輩子給別人讓田界,加起來不會損失一塊地。歐陽修認為謙讓並不會使人有任何損失。
君子能忍受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寬容一般人所不能容忍的,能處身於一般人所難以存身的艱苦環境。
只有賢明的人能夠做到遇時而行,適時而止。能夠為施展抱負而暫時委屈忍耐,這才是大丈夫。
《史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藺相如能忍,而且讓路,他並非怕廉頗,而是念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其兩人在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荆。可見世事像插秧一樣,看來是退後,實則向前。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