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利單刀
相傳宋末元初時,元軍水陸兩路圍攻宋帝在新會崖山的流亡政府。宋亡後,駐紮在新會北部周都一帶的元將,名叫烏利,使一把大單刀,為人殘暴,引起民憤。有一天,烏利由潮連搭小艇渡西江往周郡,船夫乘其不備將船搖翻,使他沉沒河中。元兵因烏利失蹤,查不出究竟,遂下命令,在周都圩口設置烏利將軍神位,行人經過必須行禮,規定家家戶戶門口要放他的神牌,誰違抗命令就定誰為兇手。村民乘機告訴元軍:烏利在這裡升天做神仙了,元軍因此沒有追查下去。
元朝滅亡後,村民在西江裡撈回烏利的單刀,放在周郡村廟內供奉。村中曾建有烏利廟,村民家中多供奉烏利將軍的牌位。後來,元將烏利一事在珠江三角洲一帶流傳,還有了“烏利單刀——糊裡糊塗”,“屎坑關刀——文不得,武不得”這些粵語歇後語。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烏利單刀先移交至政府,後轉到博物館收藏。
以上資料來自江門新會博物館的展板,此刀現時亦是此處的館藏。刀把呈長梯形,柄頭有一圓孔,用作固定木柄。刀身中間凸起,近背部處兩邊各有一道弦紋。刀身已經嚴重鏽蝕,生滿鐵鏽斑,木柄亦已缺失。
博物館的展板上有一幅烏利將軍的畫像,畫中男子身材魁梧,粗眉大眼,鬚髮濃密,單手握持長柄單刀,腰間佩劍,好不威風。如不是他的鬍鬚較短,我差點把他誤認成關公。
當權之際,再兇殘的暴君亦有擁躉為他們設神位、立神牌。民眾或許不得不從,只能屈服,但他們的頑強意志和機靈創意從未止息。同樣是後人的創作,烏利連同他的單刀,成了一塌糊塗的代名詞;關羽卻在《三國演義》中,出演“單刀赴會”的英勇故事。
多行不義必自斃,今日不翻船,也總有一天翻車。烏利單刀上再多鏽跡,也蓋不住烏利單刀的歷史。要當烏利還是關公,自可細思量。
陳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