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有社會參與藝術嗎?
——“埋欄文化”策劃展覽及論壇
社會參與藝術實踐,又稱社會參與藝術、藝術的社會實踐,是援引藝術的方式方法,介入到現實社會的語境當中,尋找解決社會問題的嶄新思路。過往,本地較少以此概念理解和推動相關實踐,但近年來一些介入到本澳重要的社會議題(如荔枝碗保育、祐漢舊區活化等)的藝術項目,相關藝文工作者便是透過藝術的形式切入到議題當中,揭示問題的複雜性,提供解決問題的不同想像。
為推動本地社會參與藝術實踐,藝文團體“埋欄文化”的策展人林小雯和陸竹上月策劃了兩項展覽及論壇活動。展覽單元邀請了香港城市研究者、藝術家黃宇軒帶來展覽“幾條街的可能”。作品是其在澳門駐留後的創作,始於展場“邊度有書”周邊的幾條街道上的散步和觀察,以圖像及介乎於詩文與虛構寫作的文字呈現,邀請觀眾對“幾條街”乃至城市未來的可能發揮想像。
論壇則以“在地連結”為題,邀請粵、港、澳三地的策展人、研究者、創作者分享其實踐經驗、工作方法、觀察或研究,集思廣益,為有志從事社會參與藝術實踐的人士提供參考,是本地首次以此專題策劃的論壇活動。講者包括造船工藝文化協會會長談駿業及理事長黃玉君、社區藝術工作者歐陽佩珊、夢劇社理事長陳嘉宜、澳門戲劇教育學會會長古英元、藝術家及城市研究者黃宇軒、香港西貢海藝術節策展人張國麟、廣州美術學院新美術館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陸思培、埋欄文化創團成員陸竹、策展人林小雯。主持則由羅德慧擔任。
“幾條街的可能”展覽即日起至六月十六日(逢周一休息)於邊度有書一樓展出,開放時間為下午一時至晚上七時。藝術家將於六月九日(周日)下午四時舉辦“散步”工作坊,帶領觀眾以這次展覽的創作方式,親身探索和觀察澳門的城市空間。
木 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