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D08版:學生報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地圖上的澳門(四)
不粘鍋為什麼是不粘?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5月28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地圖上的澳門(四)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黎嘉謙


一七五一年《澳門記畧》之正面嶴門圖 (圖片來源:澳門記憶)


《澳門記畧》之娘媽角圖 (圖片來源:澳門記憶)


《澳門記畧》之青洲山圖 (圖片來源:澳門記憶)

    一五九八到一九五三年

    地圖上的澳門(四)

    本欄早前介紹了第一幅澳門地志畫——約繪於一五九八年(明萬曆二十六年)的拜耶亞馬港城圖,和繪於一六九九年的Plan de la ville et port de Macao,一七四九年澳門的城市與港口圖。今期,將為同學們介紹繪於一七五一年的《澳門記畧》之正面嶴門圖。

    此圖出自《澳門記畧》,是首任澳門同知印光任、第三任澳門同知張汝霖同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此書“於山海之險要,防禦之得失,言之最悉”。《澳門記畧》附有圖片幾幅,包括:《正面嶴門圖》、《側面澳門圖》、《關部行臺圖》等。

    這幅圖恐怕是任何一位澳門史愛好者第一幅認識的澳門古地圖,繪有澳門半島上主要的建築物,但是此圖有一個明顯不足於以上兩圖的特點,即不合比例。這是中式傳統繪圖方式,不過此圖仍然相對正確地反映澳門的地理狀況,是一佳品也。

    與很多古地圖相似,此圖上端即為今關閘,下方注明為蓮花莖。沿着蓮花莖,各位可以見到“新廟”,這就是今日在望廈山下的蓮峰廟。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廟”前立有旗杆,表明這是官廟。一八三九年(清道光十九年),林則徐巡視澳門,即在此處接見澳葡官員。“新廟”下方有一小河,這就是消失於上世紀初的蓮溪。接下來,就是一些各位非常熟悉的建築物,以下一一列明:花王廟(聖安多尼堂)、三巴寺(今大三巴牌坊)、三巴砲台(大炮台)、麻瘋廟(聖拉匝祿堂)、醫人廟(聖辣非醫院)、板樟廟(玫瑰堂)、大廟(大堂)、支糧廟(仁慈堂)、尼姑寺(聖辣非堂)、十八間(爐石塘附近)、龍鬆廟(聖奧斯定堂)、小三巴(聖若瑟修院及聖堂)、風信廟(聖老楞佐堂)、南環炮台(伯多祿炮台,已毁)、娘媽廟(今媽閣廟)。同時此圖繪有三個稅口,分別為大馬頭稅館,南灣稅口和娘媽廟稅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最多商船進入澳門的地方。在北端城牆中有兩處城門,一為三巴門(今大三巴哪吒廟旁),一為水坑尾門。

    在這裡一定要特別寫明一點,就是關於青洲的問題。此圖是基於中國官員的視角來繪製的,但是以上三圖都是站在洋人的觀點的。其實,當初中國官員允許洋人居住於澳門時,只限於半島中央的地塊,澳門的本義就是指這個地塊而已。青洲本來是不應該作為澳門的一部分的,但是在洋人不斷擴張的過程中,青洲就這樣被併入“澳門”了。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黎嘉謙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