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6版:視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由一宗網絡奇案說起
以哈談判破裂 拉法浩劫
從《墜落的對證》看現代婚姻的權力博弈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5月13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由一宗網絡奇案說起

蕭家怡


    由一宗網絡奇案說起

    若說過去數十年,網絡科技為人類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相信不會有太多反對聲音,只因互聯網改寫了溝通社交、資訊獲取、購物消費、娛樂消遣以及工作營商等眾多範疇的傳統做法,甚或重新撰寫了新的規範。然而,我認為網絡科技對人類社會最關鍵的影響,在於它徹底地改變了人的思考方法。最近一宗網絡奇案正好能體現此說法。

    歷時三年的音樂謎團

    二○二一年,帳號名稱為carl92的網民在歌曲識別網站WatZatSong上載了一段音質極差的十七秒歌曲片段,希望能得廣大網民相助,幫忙找出這首歌的名稱。而根據carl92當初發佈的帖文,他是在DVD拷貝的舊文件中發現了這神秘的歌曲片段,並估計它是自己當初在學習如何從影片中擷取音頻時的練習作品。以上這些,就是網民開始搜索時的所有線索,一段長達三年的解謎之旅亦正式開展。大概是這片段所能呈現的資訊太少,帖文發佈之初,搜索行動進展相當緩慢,亦因沒有太多人對此歌有印象,網民遂以音樂風格入手,並以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流行音樂風格與之相近為由,推斷該曲發行於八十年代。隨着越來越多網民加入這場解謎遊戲,這首歌成為該網站上最著名的討論串,更在網絡上爆紅。二○二三年六月,一個專門尋找這首歌曲的子論壇正式成立;而到了二○二四年一月七日,該子論壇的兩名成員,甚至接受了法國商業電視網TF1的採訪。對於此一現象,《衛報》更稱其為“網絡上最大且最長久的音樂謎團之一”。

    解謎旅程於二○二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完結,Reddit上的用戶 south_pole_ball 正式破解了這個懸案,將歌曲的正式名稱和演唱者公之於眾。他在加拿大音樂數據庫“SOCAN”中發現了Christopher Booth,一位知名的成人電影配樂創作者。他接續開始觀看Booth創作配樂的成人電影,最終在來自一九八六年的成人電影《

    Angels of Passion》的1:07:31處發現了這首歌曲。至此,一段歷時三年、牽涉萬千網民的尋歌之旅正式劃下圓滿句號。而在破案文發出後,下方有人開玩笑地留言:“為了搜尋歌曲耗費了這麼多的心血,但卻不能向父母炫耀”,令人忍俊不禁。

    我認為,論壇其中一位版主接受《衛報》訪問時的說話,為整個解謎過程下了個很好的註腳:“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可以自由獲取的時代,我們可以不受限制地消費音樂,因此這首失傳的歌曲對年輕人來說可能非常有趣……對他們來說,不能簡單地查找歌曲是一件多麼陌生的事情。”簡單一句,解釋了何以整個音樂謎團能夠吸引眾多網民投放三年時間,因為它戳中了網絡世代的死穴:沒有事是谷歌大神、Instagram、TikTok不能告訴我們的,我就不相信我找不到答案!

    唾手可得的資訊

    網絡科技普及改變了我們思考的方法,特別是在思考距離和時間這兩個概念時,我們有着與前人不同的視角。在互聯網面世以前,人們接受自己並非無所不知、接受自己接收外地資訊時會有所延誤、接受自己與分隔異地的親友有着因地域距離而產生的疏離;但在互聯網面世,尤其是社交媒體盛行之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我們會認為自己隨身攜帶了一本百科全書,只需輕動指頭在搜尋欄上敲下幾個字,已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無論是新鮮火熱辣的新聞報道,抑或盤古初開時的歷史資料,都可輕易地被自己“召喚”出來。我們也會認為自己在若干程度上擁有了“隨意門”,可以隨心所欲地“找到”遠方的人。試想想,你上次聽到“長途電話”這名詞是甚麼時候?大概已有一定年月。這是因為即時通訊軟件已經狠狠地將家書、長途電話取代,只要興之所至,你和我就能與身在他方的親友、工作伙伴即時溝通。所以,“長途電話”不復再,而“隨時隨地”成為了網絡世代思考世界的關鍵詞。

    正因為資訊的獲取已能打破時間和地域的大部分界限,變得唾手可得,網民根本不能接受自己竟然會被這段未知來源的歌曲片段而難倒,因為未知代表不受控制,但網絡科技多年來卻在不斷用種種事例來告知我們,世界已隨着科技的發展而變得可視可控,人比以往任何一段時間都更能掌握身邊的一切。正是這兩個“未知”與“可控”完全矛盾的屬性,迸發了這場“動員全網”、“歷時三年”的偵查之旅。

    輕視專業卻遍地“專家”的時代

    長年被這些唾手可得的資訊餵食,更會衍生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想法。當人人都習慣自己能駕馭所有資訊,那道因專業知識而將專業人士與平凡人區隔起來的屏障就會失效;當人人都不再盡信專業,以往因資訊差而出現的層級關係亦注定會被質疑和動搖。所以,我們慢慢進入了一個專業不再被重視,同時,人人都可以是“專家”的時代。

    舉例說,以往的民眾信賴醫生,是因為醫生掌握了一般人無法輕易獲取的醫學知識,只是,當谷歌大神、Instagram和TikTok上出現了海量的“醫學資訊”(縱使真假難辨),大家亦會覺得自己已對病症的一切了然於胸,自比專家,甚至反過來質疑真正從醫學院走出來的醫生。同樣的情況亦散見於國際局勢、政經狀況、社會文化的分析,甚至娛樂新聞報道,亦有此狀況。明乎此,我們大概就不難明白,何以有網民會在藝人夫婦宣佈離婚後,就斬釘截鐵地指出一定是其中一方對婚姻不忠;為何有網民會在有關日圓匯價的報道下方留言,言之鑿鑿地預告低處未算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此話,也許依然有其參考價值,只是在這個網絡科技、社交媒體、人工智能盛行的年代,“調查”的門檻已變得非常低,不少人都覺得只要多看兩則帖文就已然盡了“調查”之責,卻不知這些碎片化的資訊其實只會令人與事實越走越遠……

    自謙    自省    自持

    網絡科技無聲無息地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法,亦不難預計,在它繼續前行的過程中,必然會為大家帶來更多影響;這些影響當中,既有正面,也必然會有負面,既然我們無法改變此一事實,那如何做好自己,盡量減少負面影響對我們的危害,就成了你和我不得不思考的事。

    我認為,要在紛亂的網絡世界做好自己,離不開自謙、自省和自持三大原則。應對網絡資訊時,不要狂妄地認定自己的看法必然正確,遇事謙讓;看法有誤時,勇於承認、好好反省;不適合自己置喙的話題或時候,不恣意插嘴、不謾罵,自持自重。守好這三大原則,大概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磨擦與衝突,同時,也可逐步扭轉這個日趨病態的網絡生態。

    最後,當然還是要緊記,網絡科技更先進,網絡世界也只是整個世界的其中一道切片。放下電話,我們還有現實。

    蕭家怡(文化評論人)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