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考試“不失準”
進入考試季節,作為青春期孩子家長,總有力不從心的無力感。孩子長大了,本來就應放手讓他們自力更生,然而面對嚴峻的考試壓力,以及失敗所帶來的焦慮,家長也會坐立不安。筆者近年從事青少年研究,透過個案收集和線上研討,總結以下經驗。
考取好成績和獲得幸福的生活,哪個更重要?我想多數家長都會答後者,但很多家長會把這看成因果關係,即:考取好成績才有幸福生活。事實並非如此,學業成績和幸福生活沒有必然關係,因此,父母不宜為了成績設下魔咒,如:升大考試不理想,要以一世去償還;讀書是為了讓孩子過有尊嚴的生活等。父母原意是想透過生動的比喻給孩子勸勉,但“用藥過猛”卻反而會扭曲價值觀,現實一旦出現意外或不如理想,孩子便會活在心理暗示中無法自拔,影響終生。
實事求是,考試重視平日積累,臨急抱佛腳,或設想一步登天但效果都不如理想。家長應從小讓孩子了解訂定學習計劃的方法和重要性,不宜為了成果,為孩子打點一切,又或是硬性要求孩子跟隨別人設定的“目標”,因為不了解自己學習的特性,無法掌握自己溫習的節奏,便無法形成自學能力。考試期間,家長也不是完全撒手不管,可以適當表達關心,成為孩子學習上的啦啦隊和舒壓師。主動慰問,了解是否需要協助,買孩子喜歡吃的小點心,陪伴休息和玩樂,鼓勵釋放壓力。
行動力方面,注意不要眼高手低,可以利用“原子習慣說”,設定短期簡單目標,先完成可以把握的部分,選擇早晨時間解決難題,晚上時間溫習鞏固;以“強逼堅持的方式”,例如:找尋固定溫習的對象,選擇沒有遊戲或可供睡眠的場地等,讓自己保持溫習的狀態;進行身體和心靈的放鬆小練習,透過簡單的動作釋放壓力(可以掃碼觀看示範)。研究焦點小組特別強調的是:關於溫習的方法,家長不宜嘮叨說教,硬性強迫孩子執行,以給予幫助和建議的姿態為佳。
羊豬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