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演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物慾狂歡
峨嵋影片建業壯志 文藝武俠導演雄才
脫去浪漫糖衣的愛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4月25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物慾狂歡

李 懿


迪基因 輕信他人 最終葬身 海底


⬆雷普利(最右)、迪基與瑪姬的尷尬聚餐。


⬅第二塊煙灰缸差點也成為殺人兇器

    物慾狂歡

    ——淺談劇集《雷普利》

    根據美國小說《天才雷普利》改編的限定劇《雷普利》,近日總算在Netflix正式登錄。其故事本身可謂相當複雜:主人公是名為湯姆 · 雷普利的小混混,終日在紐約靠詐騙謀生,陰錯陽差之際,受富商格林里夫先生委託,去意大利小鎮阿特拉尼尋找富商的兒子迪基,以勸說對方放棄遊手好閒的悠哉生活、返回美國繼承家業。然到達意大利後,雷普利卻因嫉妒迪基而起了殺心,最終痛下毒手,將屍體沉入大海,又搶奪死人的財富與衣裳,把自己裝扮成了新的“迪基”,流連於羅馬、威尼斯等各大歐洲城市,過上了從前夢寐以求、觸不可及的奢華生活。

    雷普利,這位由阿倫狄龍於一九六○年、麥迪文在一九九九年飾演過的狡黠殺人犯,時隔多年,終於再度出現在大眾面前——這一次則由愛爾蘭演員安祖史葛(Andrew Scott)擔綱。安祖雖並非無名之輩,與前兩位相比(尤其是阿倫狄龍),於名氣與樣貌上,卻無有出眾之處。然而,但凡觀眾能耐心看完共八集長的《雷普利》,都勢必會為他出神入化的演技所深深折服。

    海史密斯的雷普利

    不過,我卻不想談論演員的出色表現,反而是對劇集裡一一登場的各式器物深感興趣。在原著中,作者派翠西亞 · 海史密斯不厭其煩地鋪排、描述了諸多小物件的精緻和奢貴之處,暗示雷普利對物品的佔有,就是對迪基身份的佔有:“那些配有銅扣環的棕色舊皮帶,那件芥末色、口袋鬆垮的舊羊毛外套,還有那支刻了金色姓名縮寫的鋼筆,以及那使用已久的古馳牌鱷魚皮夾,皮夾裡還有一疊鈔票——全都屬於他,他也愛不釋手。”

    海史密斯數次強調這些私人物件的“舊”,正如《紅樓夢》中林黛玉初進賈府時,在府中所見的各類陳設,雖華美無比,卻大多是“半舊”的。貴族的“舊”與暴發戶的“新”是一組經典的對比。英語的“老錢”(Old Money)和“新錢”(New Money)直白地將兩者擺成了對立面。迪基本為美國船廠老闆的兒子,應屬“新錢”,但他自詡是“畫家”,整日浸淫在二戰後歐洲感傷懷舊的氛圍中,品味自然變得昂貴又雅致——不料竟是這一點給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

    面對迪基用舊了的物件,雷普利如獲至寶,表明他非為強盜一般的粗鄙之人。那殺人越貨得來的錢財,他大部分花在了高檔酒店與古雅公寓上,而不是跑去買一輛豪氣十足的敞篷跑車招搖過市。倘若雷普利沒有殺人,他便是一個典型的“雅賊”了:此類迷人的角色,僅靠哄騙粗心大意的有錢人、盜竊藝術品與珠寶,便足以踏入上流世界,在富豪和名流間迎來送往,游刃有餘。

    然而,雷普利卻犯下了大罪,靈魂上的一道陰影就此揮之不去,好比《聖經》中該隱殺死兄弟後,上帝在他身上降下了不祥的記號。皮鞋、鋼筆、羊毛外套,它們既是雷普利開啟奢靡生活的鑰匙,也成為了他謀殺與頂替身份的關鍵罪證。能否通過鏡頭表現物品的雙重性,便成了本片能否成功的關鍵之所在。此外,因《雷普利》是黑白片,如何用黑白兩色呈現出物質世界的斑斕色彩,又是另一個挑戰。

    迪基的旋蓋鋼筆

    雷普利對迪基的迷戀近乎狂熱。第一集末尾,雷普利手提行李箱,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阿特拉尼找到了迪基與他的女伴瑪姬,卻並未得到熱切的歡迎。於迪基的海邊宅邸中,雷普利孤獨地凝視着書桌上的便攜式相機、信紙、鋼筆,與一幅懸掛在寫字椅背後的畢加索真跡。他伸手擺弄起桌上的各類物件,攝影師沒有洩露那隻手究竟做了什麼。

    與二人吃完飯,雷普利去酒店辦理入住。鏡頭拉近,他流暢地從外套口袋中,掏出那支本該在迪基書桌上的鋼筆,旋開筆蓋,舒舒服服寫下自己的大名。大堂經理讚歎:“真漂亮的筆。” 雷普利輕飄飄用意大利語回一句“謝謝”,手中簽字動作沒有絲毫的停頓——看到這一幕,觀眾才恍然大悟:僅是見了第一面,雷普利就已經膽大包天,開始順手牽羊的小動作了。

    第二集開頭,雷普利又將筆放回原處,以免罪行敗露。不過,在殺死迪基後,他終於還是從書桌上永遠地取走了鋼筆。便是用這支粗大的黑筆,雷普利順利地仿造迪基的簽名,入住形形色色的小旅館與大酒店、收取和兌換支票。在數量眾多的簽字鏡頭中,鋼筆佔據了主要位置,它當然是迪基生殖器的象徵。雷普利將筆握在手中,一來是竊取了死者的話語權——用這支筆,他在無數封仿冒迪基口吻的信件裡簽下了迪基的大名;二來是用以平復自己對迪基愛而不得的怨憎,與幽暗的情慾。劇集忠於原著,多次暗示雷普利是同性戀,比如瑪姬曾在信中警告自己的男友:“關於雷普利的一切都真假難辨……他是同性戀嗎?我認為這個人不太正常,什麼類型的性生活都不會參與。”

    另一方面,鋼筆亦是雷普利奪來的第一件“戰利品”,自然會被賦予至高無上的地位。連環殺人犯喜歡收藏被害者的隨身物品,方便自己日後“重溫舊夢”,喚回施暴的快感。而雷普利在殺死迪基前,就已經偷得了鋼筆,鋼筆背後便少有死亡的恐怖,更多的是雷普利的勃勃野心與綿綿情意。以他扭曲殘酷的思維方式來看,鋼筆或許能算得上是二人之間的“定情信物”了。

    雷普利的玻璃煙灰缸

    這一樣物件卻是血腥味十足。

    在羅馬,雷普利帶着支票、絲綢襯衫和旋蓋鋼筆,住進了他慷慨租下的電梯公寓樓裡。書中說這套公寓“裝潢有些浮華,但正好適合他計劃履行的高尚生活”。劇集則毫不留情地放大了“浮華”二字,使之成為無人不會艷羨的現代宮殿。安頓好他的“高尚生活”,雷普利在街頭閒逛,漫步走進一間古董店,於萬花叢中,選中一個玻璃煙灰缸,買回去,安安穩穩將其放在客廳沙發椅旁的圓桌上。那一下鄭重而圓滿的動作,使人覺得,他不單是買回來了一件物品,更是將一塊拼圖嵌回了缺口處,使這套公寓,以及公寓所代表的一切,都變得更為完整了。

    然不久後,雷普利被尋上門來的迪基舊友識破真相。他於是拿起煙灰缸,從背後一下下砸向對方的頭顱。血花四濺,財富蒙上了死亡的陰霾,平靜生活就此被打破。

    我事後曾查找煙灰缸的出處。有文章介紹,說該煙灰缸由意大利玻璃藝術大師波利手工製成,原來是導演兼編劇史提芬 · 澤里安(Steven Zaillian)的私藏。“想像一下這個場景:史提芬在寫劇本時,煙灰缸就在桌上。”《雷普利》的製片設計師解釋到,“所以他心裡很清楚,殺人兇器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如同一塊晶瑩的冰磚,厚重雄渾,下凹弧線優雅動人,煙灰缸在主人公手上沉甸甸的,雖一下下砸爛了被害者的頭顱,缸身卻未曾出現一絲一毫的裂紋,因殺人者的決心也不曾有過任何動搖。妙的是,美國人似乎有將煙灰缸用作殺人工具的習慣。另一位美國作家雪莉 · 傑克遜所寫的短篇小說《可怕的念頭》,講的正是一位家庭主婦,在一次晚餐後,突發奇想,用煙灰缸砸死了自己的丈夫。動手前,婦人的目光落在了煙灰缸上,“它在台燈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五彩繽紛”,一如《雷普利》中的美妙兇器:在古董商店內,雷普利長久地端詳着煙灰缸。光線被水晶玻璃折射,照亮了男人的臉,與那雙若有所思的眼睛。

    由此,這些細碎的小物品,被貪婪的雙手撫摸着,墮落成了命案的誘因與幫兇。恢復雷普利的身份後,他將兇器丟棄在了羅馬公寓深處,卻於威尼斯尋獲第二個外表十分相似的煙灰缸——這一次,竟不是在古董店中,而是在精品店的櫥窗裡。煙灰缸不再被視為古董,即一件帶有時間色彩的“傳承之物”,而是搖身一變,成了昂貴的現代工藝品。可對於雷普利而言,煙灰缸角色的變化並不重要。在劇集末尾,雷普利端坐豪宅窗下,觀賞起牆上本屬於迪基的那幅畢加索油畫,身旁正擺着這塊失而復得的寶物。他物慾滔天,下定決心要吞噬一切。縱使是似是而非的假冒之物,只要與想像中的奢靡生活有相近之處,雷普利都要將它們吃入肚中,以填補那永不能被填滿的物慾深淵。

    李  懿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