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文遺保育融入生活
《文化遺產保護法》生效至今十周年。十年來,該法有序實施,多方面強化大眾尤其年輕一輩的文遺認知,協力維護並弘揚本澳這些珍貴的遺產。
藉“文遺法”十周年之際,文化當局在本月起至年底推出系列活動,涵蓋文遺流動宣傳站、親子普法手偶小劇場、世遺走走看,以及“文遺法”推廣嘉年華等,吸引大眾參與,加強普法宣傳,冀深入民心,發揮更大作用。
澳門地方不大,但能完好保留多幢世遺建築以及各區歷史文物景點,乃至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一系列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演出或節慶等,殊不簡單,立體呈現不一樣的澳門。這些豐富的小城記憶,是講好澳門故事不可或缺的基因,更是組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必備的元素。
當局通過實施“文遺法”,過去十年先後開展四次不動產評定與清單擴充,為豐富文遺項目持續夯實基礎。通過不斷落區調研,搜集、分析資料,令社區中一些具保育條件的項目重新受到重視,並加以保護,目標明確,任重道遠。
《“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將於六月起生效,對進一步促進本澳文遺保育和城市景觀維護工作具有重大意義。未來在文遺修復、管理、城市肌理和景觀保護等,作出更明確的指引和方向,均與“文遺法”關係密不可分。
本澳當前被評定為不動產文物的大部分建築項目,多為私人擁有,現行法律雖未規範有關不動產的正常使用,但業權人或管理者有權利和義務認清相關法律規定,嚴格遵守,維護文物建築,並享用相關稅務優惠等。
“文遺法”是本澳文遺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就文遺的保護與利用等作出系統和全面的規範。接下來,跨部門應多措並舉,創新思維,藉十周年契機回顧並審視如何更有效推廣和落實“文遺法”,引領公眾特別是年輕人多認識,弄通弄懂,將文遺保護融入學習與生活。尤要認清獎罰,強化認知,共同關心本土文遺發展、保育和利用。
夏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