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期菲林的“革命”
我有一個拍攝超過十年的攝影計劃,名叫《革命場景》,是關於歷史的展覽還原中的幻象性質的觀念攝影。其系列第一次展出就是在澳門牛房倉庫的藝廊空間,二○一五年參加的“用創作向心中大師致敬——港澳十位藝術家作品展”。
當時是由現已仙逝的澳門攝影藝術家李銳奮兄策展,並親自監督印製了我的參展照片。其時李兄正當盛年、眼界獨到,我們一見如故,談論的都是攝影藝術,何其暢快無憂!今天想起那年的遇合與歡會,不勝唏噓。
也許為了他以及其他攝影的知音,我把這個計劃堅持到底,把拍攝從香港出發,延伸到武昌、南京、上海等與辛亥革命相關之地,到二○二二年拍攝革命的終點:台灣,又在二○二三年底前往廣州黃花崗,拍攝了革命的前傳。終於可謂功德圓滿,可以準備總結性的展覽了。
和第一次展覽使用哈蘇XPAN拍攝的高清銳利有別,最後兩個部分的拍攝,我刻意選用了過期黑白菲林,尤其是拍攝“中正紀念堂”,使用的是過期超過十年的柯達120菲林,裝在老相機MAMIYA 6裡拍攝(菲林和相機都是香港著名紀實攝影家秦偉兄所贈)。拍攝之後,我又刻意擱置了幾個月再拿去沖洗,務求把過期菲林的不穩定性發揮到極致。結果不負我期待,底片的銀鹽呈剝落離析狀態,彷彿籠罩在紀念堂上的一篇陰霾,甚至還有台北不可能有的雪意瀰漫,呼應了我二○一八年除夕在南京拍攝中山陵的雪意。
使用過期菲林的訣竅網上都有,諸如“為了補償感光靈敏度的損失,我們可以降低拍攝時的曝光速度”。例如“若你不知道膠片的存儲條件,可以每十年對它進行一次‘減速’。例如過期三十五年的ISO 400的底片按照ISO 50來曝光。”但黑白菲林的持久力相比彩色負片要好得多(比起反轉片更不用說),因為它只有一層鹵化銀沒有彩色染料,如在二十年以內如果是冷藏狀態,只需讓它的感光度降低三分之一檔就可以——這也是網上傳的製造商推薦的使用方法。
但去年我拍攝黃花崗烈士陵園時,我並沒有按照這種方法“減速”,而是保留了過期菲林的弱感光,把陵園的淒涼保留了下來,也是哀悼了革命的“過期”吧。“無量頭顱無量血”,我在烈士陵園只拍了二十四張柯達底片,相信一百一十二年前的靈魂作為離子會附着在銀鹽粒子上。
圖/文:廖偉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