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私家車鐵馬碰撞女騎士送院
(新聞小語)綜合創設生育友善環境
大廈傳石油氣味消防處理
今多雲最熱卅一度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4月1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綜合創設生育友善環境

夏 耘

    綜合創設生育友善環境

    去年本澳出生率跌至千分之五點五,再創近二十年新低。“少子化”問題將直接影響學校未來收生。行政長官昨列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主動提及,認為本澳出生率持續偏低,亟待關注 。

    “少子化”是不少較發達國家及地區近年面對的問題,是全球出生率向下的大趨勢。本澳出生率與鄰近國家及地區相若。近年,不少地區積極“谷生仔”,包括提供各類生育獎勵、育兒津貼、托兒補助等,甚至生仔有錢派,因應生育嬰兒的數量疊加獎賞。“傳宗接代”已非家族興衰問題,長遠牽動教育成長、就業消費、組織家庭、醫療社保、養老護老,足以影響一個地方的可持續競爭力,茲事體大。

    出生人口下降,最快可以在托兒所及基礎教育的收生情況中體現。對於受家長推崇的“名校”,影響較小,但部分學校已經招生困難。假如出生率持續下降,隨後數年,生源短缺將越來越嚴重,亦會帶來系統性的影響。最明顯是教育資源投放越來越沉重、低效。學校收生人數過少,辦學機構亦將面對預算縮減,對師資以至教學質素都會構成較大影響。有些地方因此出現“殺校”。教育規模面臨不明朗因素,難以配合社會未來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培養與供應。

    特區政府在鼓勵生育方面,多年來都是靠資源投放激勵,例如增津貼、減稅負、援教育等,出手未見闊綽,綜合措施欠奉。以本澳生活水平及經濟情況,晚婚晚育相對普遍,不少年輕夫婦可能因經濟或忙於建立事業,押後生育。要提升年輕夫婦的生育意願,需要政府及社會各領域積極研究與配合,並盡快制訂可行政策,包括經濟方面的鼓勵措施、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政策、育兒以至托兒及學前教育等一系列的支援,以促進年輕夫婦生育率的提升。

    隨着經濟發展、業態改變,基於個人選擇或經濟壓力,部分新世代選擇獨身,不婚不育,這方面的人口比例正在增長。政府、社會可以通過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政策措施,創造鼓勵結婚和生育的友善環境。

    夏  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