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6版:閱讀時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被定格的幽靈
星雲大師分享自學之道
用自然科學治癒焦躁的心
《12種場域的藝術治療實務與觀點分享》
《問題不是從你開始的》
《ETF攻守勝訣》
昨夜星辰依然閃爍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4月14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被定格的幽靈

林 格


《明室:攝影札記》 作 者:羅蘭 · 巴特 譯 者:許綺玲 出 版 社:時報 出版日期:2024年4月

    被定格的幽靈

    “我曾在,我是你留下的禮物,你的一部分成為了我……”聽過洪佩瑜演唱的歌曲《明室》後被深深打動,之後便好奇起歌曲的名字,到底甚麼是“明室”。

    “明室(Camera Lucida)是一種比攝影更古老的機器名稱,藉之可以透過一三稜鏡來描繪一物,一眼看着被畫對象,一眼看着畫紙……”從網絡上翻找到的這一段解釋,出自於羅蘭 · 巴特的攝影札記,書名亦是《明室》。

    “可是一旦我察覺自己被鏡頭盯住,一切都變了!我會自動‘擺起姿勢’,轉瞬間為自己製造另一個身子,率先變成了‘影象’。這轉變過程很劇烈,我可以感覺到攝影正隨它高興在塑造或折磨我的身子。”

    對於攝影興趣欠奉的我,也沒有想到自己能讀完整本講述攝影的書,而且有滋有味地,又重讀了一遍。《明室》的篇幅不多,兩個章節共有四十八小節,裡頭沒有提及太多攝影的技巧,也沒有分享什麼拍攝心得,反過來,娓娓道出了更多觀看攝影的方式;用一張照片,把人分成了三類,負責按下快門的操作者,拿着照片欣賞的觀看者,還有被定格在畫面當中的被拍攝者,這也是書中所稱的幽靈(Spectrum)。

    觀看自己的照片,就像是靈魂脫離後,回頭觀看肉身一般。羅蘭 · 巴特以死亡來描述拍攝的過程,人的面容一旦被定格成像,就要正式變為一件死物。這並非對科學的猜忌或無知,而是恰好又再論證了時間的不可逆。所謂的“死亡”,發生在被定格的瞬間,在片刻之間死去的每個人,最後都成了畫面中的幽靈;如果試着去探討攝影的本質,大概,攝影會是時間軸的切片。

    《明室》作為羅蘭 · 巴特生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書,書裡借用現象學的方法,討論了照片背後的攝影理論,以“奇遇”概括每個瞬間的偶然,弱化了人在攝影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又以“知面”與“刺點”,建構出另一種觀看照片的方式;亦藉此,表達了羅蘭 · 巴特藏在這些攝影理論背後的思念,在母親離世後不久,他在整理照片時,試圖去回憶母親的容貌,亦因為如此,開始了凝視手中的照片,試着去找出新的解讀。《明室》是本攝影札記的同時,也是本追憶母親的思念之書。

    “我從中讀出我的年輕時代或我母親的時代,甚至更遠的,我祖父母的時代;相片裡,我投射了一個擾人的存在生命體,家族系譜的生命,終點是我。”

    歷史有趣,而更有趣的是人在出生前二、三十年的那段,翻開照片,觀看當時被截下來的影像,能夠遇上許多曾經活過的幽靈,正如羅蘭 · 巴特找到的冬園相片,我們也有屬於自己回憶中的冬園,裡頭也有深愛之人,此曾在。

    林    格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