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雜談)機場廣播
(西窗小語)日本開放移民政策 無通報民間
(句句是甘)三點幾啦 飲茶先啦
(斷章寫義)圖書館的初心
(聲色點擊)春蟬
(菁菁樂道)正在興起的“搭子”
(榕樹頭)掃墓
(夢裡聽風)半百男女的衣着
(筆雯集)《千字文》不下十餘種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4月1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榕樹頭)掃墓

公 榮

掃墓

    清明掃墓,在父母墓(骨殖箱)前放好祭品我便唸道:“老竇、老媽子,你們的子子孫孫都來了,多飲一杯吧。”唸完後便奠茶奠酒了。近幾年,因為最懂唸禱詞的親人也過了身,其他人又不懂,掃墓時也只能這樣唸了。

    望着父親的相片,忽然覺得他樣子並不蒼老,與小時候的觀感是兩回事。其實他去世時不滿六十,的確不算老,但我當時只有十三歲。這樣的年紀來看父親,他當然是個老人家,只是過了五十多個春秋,我現在也一把年紀了,這時候回望自然感覺不同。

    有人埋怨澳門不單活人住得逼仄,連亡魂也沒有較闊的空間,其實去世的親人擠在幾個墳場裡也不全是壞事,起碼方便拜祭,子孫們要來便來,墓地也經常有工作人員打掃。小時候我在農村曾經隨家族去掃墓,近二十人清晨抬着祭品走了很長的路,最後還要登上一個山崗才到祖父的墳前。大人們除草補泥修整後進行拜祭,然後在墳前分派糕點飽餐一頓。可能因為山高路遠,幾十年來我只去過一次,那是六十年前的事了。大概是堪輿大師找的墓穴,祖父的山墳居高臨下,全無遮擋,風景絕佳,可惜太過偏僻,現在變成哪個模樣?已無從得知了。與祖父相反,祖母隨我們到澳門生活,她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去世,每逢清明節,我們到墳場掃墓,必定先向她供獻祭品的,幾十年來從未間斷過,相信以後還會繼續下去。

    究竟後代子孫清明掃墓應該上溯到哪一代?相信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儒家提倡慎終追遠,雖然只是一個倫理要求,但深入民心,影響深遠。中國人是聰明的,祠堂既是一個族群相聚議事的地方,也可以拜祭歷代的祖先,其中會不會也隱含着解決清明掃墓上溯不遠的問題?

    公    榮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