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記香港老店
《香港遺美》是一本攝影散文,主要蒐集香港快消逝的傳統行業及傳統技藝,其中不乏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除了透過以相機記錄香港本土傳統老店的風貌之外,還用文字細膩地訴說這些香港老店的人情故事,突顯了香港本地區特有的懷舊風物。
作者林曉敏是香港“八〇後”小女生,閒暇時愛周圍拍攝,最初純粹只是為興趣,在臉書專頁開設了“香港遺美”,不久之後,迅速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適逢“創意香港”主辦的“想創你未來——初創作家出版資助計劃”,作者有機會筆耕成書,將香港二十五間本地老店的故事得以記錄下來。對於成長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讀者,閱讀此書可緬懷過去的日常生活,較年輕的讀者則可從中窺視上世紀的香港傳統店舖的一面。此書的封面用多種印刷工藝營造懷舊氣氛,提升了紙本書的收藏價值,值得慢慢品嘗那些年的香港老店舖的人情故事。
歲月推移,隨着現今時代變化,許多傳統店舖已逐漸被淘汰,可是仍然有一些傳統老店舖僅存下來,不忘初衷的堅守老店,大部分繼承人主要繼承父母業,成為傳統技藝的匠人,而且一業守命,一做已是一輩子了。這成為了《香港遺美》一書中的主角,向讀者不僅敍說了其行業的起伏跌宕,還展示了一份孝心,這些溫情常在的故事為我們追憶一段似水流年,撫慰人心。
全書將香港老店歸類四輯,分別是衣飾儀容、飲食之味、日常起居、出行娛樂。此書在記下每一間老店的故事後,在後面會述說相應的歷史查考,可增加讀者對這些傳統技藝的知識。
在“衣飾儀容”一輯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先達商店,這間老店是賣繡花拖鞋,我曾被友人帶往該店,並推薦我購入這間店的繡花拖鞋,理由是拖鞋除了穿得很舒適之外,還是全人手一針一線繡作,圖案還包括傳統圖案,也有新潮之選。殊不知,原來這間老店是香港本地具有歷史的老店之一。這讓我知道,繼承傳統行業,也可以推陳出新,將古老變時興。
在“飲食之味”一輯中,作者對唐如意老酒莊的介紹形容為“一片冰心在酒壼”,形容之意則是出自該店自釀的玉冰燒。王冰燒是以大米、陳年豬肉,釀造用水等為原材料,經過歲月醞釀而成的米酒,又因“肉”與“玉”同音,故雅稱“玉冰燒”,可見酒內有乾坤,蘊藏着香港文化的智慧。
澳門作為國際貿易的中轉港,隨後於上世紀二十年代,香港逐漸取代澳門成為轉口港,香港的廣彩行業開始興旺。在“日常起居”一輯中,提及粵東磁廠便是香港首間手繪瓷廠,“被視為本港廣彩行業發展的開端”,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了,見證着香港的瓷業發展,經歷過輝煌也曾熬過低谷。
打麻雀是昔日家家戶戶都有的娛樂活動,位於紅磡鬧市一間樓梯舖的金發麻雀,是靠手雕麻雀的工藝,養活一家六口。如今,麻雀牌製作技藝已列入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書中介紹了麻雀的製作過程,更介紹了父女之間的情深故事,彼此同甘共苦,足以見證香港獅子山下的一段艱辛歲月故事。
保育與發展的衝突是當今社會不可避免的難題,也許時代的變化是無法避免的,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這些變化。我們可以選擇懷念過去,也可以選擇珍惜現在。誠如這本書既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又盼讀者可以好好珍惜當下。只有珍惜現在,保存那些值得保存的人事物,我們才能創造屬於我們的未來。
一嚿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