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鏡湖醫院啟凍卵服務
(新聞小語)突破傳統街市桎梏助轉型
警截兩內地漢涉酒店盜竊
警破假聘案五女被拘
今多雲驟雨
提防偽冒銀行貸款廣告
警惕假冒“澳門保險”釣魚短訊
住宅燒抽油煙機一不適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4月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突破傳統街市桎梏助轉型

夏 耘

    突破傳統街市桎梏助轉型

    歷時約兩年的紅街市整治工程完成,爭取六月初重開。工作進度雖稍有延遲,但至少攤販回遷有期。屆時將有一百二十七檔原紅街市攤販回遷,數數手指,尚有超過二十個空置攤位,一定程度上反映攤販欠缺經營信心,當局宜深思傳統街市未來的發展方向。

    紅街市二二年五月動工整修。工程期間,當局協調攤販順利遷往林茂塘臨時街市經營,但位置相對“隔涉”,附近又有沙梨頭街市,競爭力不足,長期人流少、生意淡。政府今敲定紅街市重開日期,攤販欣喜,希望盡快回遷,挽回舊客,收復失地。

    到底紅街市重開後的經營狀況能否一如往昔,有待驗證。參考早前雀仔園街市復業後,雖然衛生條件、通風設備等軟硬件配套均大幅改善,但攤販仍指檔位佈局有優化空間,生意不似預期。

    隨着社會發展、人口遷移、消費習慣改變,街市顧客較過去大減。生意難做,老一輩經營者已屆退休,年輕人又不願入行,索性交回攤檔。目前本澳九座公共街市空置攤位多達二百七十五個,攤位減少,居民購物便利性下降,自然影響客流,願意“留守”的攤檔經營更加困難。

    政府為改善街市經營環境,近年陸續優化設施,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下了不少工夫,但始終未如理想。“優化”不等同“活化”。民間一直認為,本澳街市發展缺乏明確定位和發展目標,即使花大量時間及金錢大翻新,外觀轉變,但“質”不變,經營模式未能迎合社會發展趨勢,換來事倍功半之效。

    街市活化、轉型在國際間討論經年,外地亦有不少成功案例。如香港中環街市透過“一地多用”,保留傳統行業商舖,同時提供多元化的公共空間,容納日常街頭小食、文青小店、生活雜貨等,亦提供休憩、表演之地,頗受歡迎。

    觀乎居民、旅客現時流行到街市尋找民間“隱世”美食,當局除致力優化街市攤檔佈局,可考慮借鏡外地做法,容許市販引入其他產品和服務類別、文創或美食元素,打造成日常生活和探秘好去處,相信可吸引人流,有利營商,突破傳統街市的桎梏,推動街市轉型。

    夏  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