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6版:祝君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拗柴後需要和平與愛?
寬恕五個階段的疑問
春天踏青的健康知識
糖吃多了 心太“累”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4月6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拗柴後需要和平與愛?

黃惠婷


(圖四) 在疼痛可接受的程度下進行簡單的足踝運動,有助修復軟組織。


(圖一)


(圖二)


(圖三)

    拗柴後需要和平與愛?

    足踝關節急性扭傷,俗稱“拗柴”,屬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在市民大眾間亦十分普遍。不少拗柴患者在經過治療和休養後,仍會反映足踝關節持續腫痛、或總覺得關節“鬆”、“無力”、“唔穩陣”,從而影響運動表現,甚至在日常走路或上、下樓梯時仍感到困難,或經常反覆拗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因拗柴如此普遍,且處理不當的影響深遠,本文將分為上、中、下三篇,先與大家分享近年內不斷更新的拗柴後處理原則,再介紹在約四分之一的拗柴患者中,因恢復情況不佳而進展為“慢性踝關節不穩”情況的嚴重性、物理治療評估和介入方案。

    不斷更新的拗柴後

    處理原則

    因足踝關節的解剖結構,大部分情況下,拗柴造成足踝外側韌帶損傷(圖一)。除韌帶之外,足踝關節周邊的肌肉、肌腱等軟組織 (soft tissue) 也可能呈現不同程度的損傷。然而,先不論損傷程度,正常的軟組織修復大致都會經過發炎期、增生期、成熟與重塑期三個階段。了解軟組織在不同時期的修復特性,可採取相應的處理策略,加速修復。

    按臨床研究對軟組織修復的發現,軟組織受傷後的處理原則歷年來不斷更新(圖二)。

    這些更新由最初包括休息 (Rest)、冰敷 (Ice)、加壓 (Compression) 和抬高患肢 (Elevation) 四項要點 —— 由各點第一個字母組成的首字縮寫(acronym):“RICE”“米飯”原則,進展到“PRICE”“代價”原則,即在上述四點前,加上需先對患處有充足保護 (Protection),避免再次受傷或加劇傷患的前提。然而,研究又發現付出“代價”仍不夠,適量的負荷比完全休息對患處修復效果更佳,故提出“POLICE”“警察”原則。而在2020年,英國運動學會雜誌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提倡軟組織受傷後處理的嶄新觀念“和平與愛”“ PEACE & LOVE”。

    拗柴後“和平與愛”處理原則

    “和平與愛”的處理原則涵蓋軟組織受傷後整個恢復期間之完整處理流程,其中各項要點詳見(圖三)。急性期常指受傷後的最初三日,此時患處組織在發炎階段,最需要“和平”,而在後續的亞急性期至慢性期,足踝關節更需要的是“愛”。與以往的處理策略較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和平與愛”原則主張避免過度抑制體內自然調節的發炎反應,因抑制發炎反應後,可能導致整個修復過程被延長,故呼籲避免過度使用抗發炎的方法,如冰敷。因研究指,冰敷等低溫治療雖然有止痛作用,但會擾亂血管再生、干擾體內自身修復的各種訊號。

    另外,“和平與愛”原則亦強調患者應在恢復過程中應採主動的角色,向專業的醫療人員(如物理治療師)了解傷患情況、有助促進修復的方法,例如如何安全地盡早活動患處:在疼痛可接受的程度下,做簡單的足踝關節活動度運動有助軟組織修復(圖四),圖中的左側,是簡單的足踝關節活動度運動。若腳踝仍有明顯腫脹,則建議抬高肢體,例如以躺或坐姿,患側腳平放床或墊上進行此運動。圖中的右側,以坐姿赤腳踩球進行各方向的足踝關節活動度運動,除了活動關節,也有助調節足踝本體感覺,對後續行走、跑、跳功能恢復、提升平衡力非常重要。

    近年的文獻更指出,運動療法配合物理治療手法治療,相比只做運動,呈更佳療效。另一方面,“和平與愛”原則也鼓勵患者培養樂觀的心態,因信念和情緒對疼痛感知有重大影響:悲觀、恐懼而不敢活動的態度也會有礙復原。

    結    語

    在醫療發展進步下,我們對自身身體有更深刻的認識:從吃“飯”到付出“代價”,請“警察”幫助至追求“和平與愛”,無數學者和臨床治療人員絞盡腦汁,提出各種更新迭代、方便記憶的促進復原策略。希望讀者也能從中獲益,了解自身身體。當不幸拗柴後,從醫學實證角度,積極主動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採取更有效的方式幫助傷患恢復。就拗柴的普遍性,以及不當恢復時可引致的嚴重後果,後續的篇章將進一步介紹危險因子和評估,以及提供相應的預防和更多運動建議。

    澳門物理治療師公會    黃惠婷

    模特兒:梁偉俊

    (註:以上資訊純供參考,若有進一步問題,請諮詢合資格物理治療師意見。)

    參考文獻:

    1. Hertel, J., & Corbett, R. O. (2019). An Updated Model of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54(6), 572–588

    2. Dubois, B., & Esculier, J. F. (2020). Soft-tissue injuries simply need PEACE and LOVE.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54(2), 72–73.

    3. de Ruvo, R., Russo, G., Lena, F., Giovannico, G., Neville, C., Turolla, A., Torre, M., & Pellicciari, L. (2022). The Effect of Manual Therapy Plus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Lateral Ankle Sprains: A Critically Appraised Topic with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11(16), 4925.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