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D08版:學生報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誰能坐大轎? (上)
為什麼人要學習?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4月2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誰能坐大轎? (上)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黎嘉謙


約一五九八年(明萬曆二十六年)的拜耶亞馬港城圖中有乘轎者 (圖片來源:澳門記憶)


《澳門記略》之《女轎圖》 (圖片來源:(乾隆)《澳門記略》二卷 清乾隆西阪草堂刻本)


《澳門記略》之《軟轎圖》(圖片來源:(乾隆)《澳門記略》二卷 清乾隆西阪草堂刻本)

    誰能坐大轎? (上)

    轎,《漢書 · 嚴助傳》就已經寫道“輿轎而隃領”,晉人注曰“今輿車也”,同今日我們意識當中的轎有較大差別。到了宋代時,今日常見的形制也逐漸出現。而之前提到縣丞逃跑時所乘之轎應為官轎,而且縣丞最多只能乘四人之轎。據《清會典》載:“四品以下,頂用錫,舁夫二,出京四。”從此也可看出清代對乘轎一事十分看重,將禮制同官制聯繫起來。那外國人需要遵守這些規則嗎?

    翻查《澳門記略》:“夷目亦乘轎。其轎方長如櫃,人從頂蓋上出入,入則仍以頂板覆之,舁者四人,止則揭板以。”原來“夷目”也是會乘轎的,有學者指出他們這種習俗是源於印度並帶到澳門,因此《澳門記略》中的轎圖同中式轎子有所不同。打開第一幅澳門地志畫即約一五九八年(明萬曆二十六年)的拜耶亞馬港城圖,可以發現圖中繪有澳門街道的狀況,當中就有坐轎者。

    起初轎夫常為黑人,十九世紀時葡人開始僱用中國人作轎夫。清政府對此高度反對,因此曾鬧起一事。一八二三年(清道光三年),東印度公司船長之夫人於澳門乘轎赴宴,忽有中方驛卒等人打翻其轎,同時逮捕華人轎夫,理由是歐洲人不得僱用華人轎夫。後來有報紙就說:“這種專橫的行為不僅使外國人感到不便,而且使幾十名貧窮的中國人失業,這使數百名處於半飢餓狀態的婦女和兒童每月少了五百元的收入。”幾年之後更有“大事”發生,敬請期待。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黎嘉謙

下一篇4